通用视域下多感官通道的视障产品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胡嘉浩
[导读] 视障患者因视觉限制对生活中较多信息的摄入存在阻碍,
        胡嘉浩
         (萍乡学院   江西省萍乡市   337000 )
        摘要:视障患者因视觉限制对生活中较多信息的摄入存在阻碍,为保证视障患者与正常人的良好沟通、生活及工作,就需要针对视障患者设计相应的感官产品,并通过通道转换、多感官通道交互等方式,有效调动视障患者其他感觉器官,更好的识别生活信息,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来。本文笔者就对通用视域下,多感官通道的视障产品设计加以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通用视域;多感官通道;视障产品设计;

        当下很多产品的制作和销售都是为满足大众的需求,针对视障人群的产品少之又少,即使部分商家有该类型产品,产品种类也多为盲杖、盲用眼镜、闹钟这几类普通型产品,至于其他帮助视障人群生活和工作的产品几乎没有,这使得视障人群面临较多困境,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来。为此,就有必要针对视障人群,生产出多样化、多感官通道的产品,以保证视障人群的生活质量。
1通用设计概述
        通用设计主要是指产品设计时,设计人员对实际方案进行全面考虑,以使产品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活动,无需特别改良就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通用设计的核心思想即将所有人看作为不同程度的能力障碍者,每个个体的能力情况不同,不同环境下的能力障碍存在差异,若任一类型的失能者都可以使用产品,则普通人也可以使用。
2视障群体用户的特征
        视觉障碍群体的用户特征比较明显,分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运动特征三大类,这三大类特征影响着视障群体对于产品的使用感受,具体为:
2.1生理特征
        视觉障碍群体的用户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全盲人,这类群体用户没有任何视觉经历;第二种情况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全盲人,这类群体用户具有视觉经验,并且保存着视觉体验记忆;第三种情况是严重弱视人群,这类群体用户的视力情况不佳,近乎全盲,只能看见一些距离较近的物体。从生理层面分析,用户输入信息的视觉通道受到限制后,其他感官会进行认知代偿,也就是人体自身调动其他非视觉的手段来对外界进行感知。例如借助于听觉、触觉、嗅觉及味觉等感知通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认知,进而形成自己对外界信息的认识。由于视觉通道无法获取信息,视觉障碍群体长期借助其他非视觉手段感知外界,使得他们在听、触、嗅、味等方面的感知度与专注度很高。
2.2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群体用户因视觉信息的缺失,在外界认知上均存在着不敢确定的心理,此种心理的外在表现为自卑、缺乏安全感、敏感等特点。这类群体在进入新环境时,往往需要比常人更多的时间适应,且适应新环境后,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很严格。例如,整齐摆放物品、牢记出行路线。
2.3运动特征
        先天性全盲人群在运动方面的也不具优势,幼年的视觉障碍患者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会。一些调查显示,在立定跳远、肺活量及握力等项目中,视觉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其身体机能和各方面的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动作控制能力方面,视觉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控制能力要低很多。
3通用设计背景下多通道产品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通用设计的背景环境下,进行多通道产品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应遵循信息传达的一致性、简明集中及容错性等原则,以保证设计方案符合设计需求,保证设计方案质量,具体的设计原则内容为:
3.1一致性原则
        多通道的信息传达与反馈应保证其一致性,此一致性不仅是内容要一致,在传达到位时间上也要求一致。如果出现信息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就会出现额外的认知负担,使得使用者出现困惑。例如,跳绳计数时,使用者通过声音通道获取的计数应与依靠跳绳回转一周后传递给手心的感觉计数一致。信息传达到位的时间一致,是指在作业完成后,及时跟进反馈,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信息传达时间的差异。
3.2简明集中原则
        视觉认知具有认知视窗功能,视觉正常人在接触新物体时,会借助认知视窗功能从整体上对物体进行认知,之后再关注其细节。而视觉障碍群体在接触新物体时,首先借助触觉通道的皮肤介质对物体认知,由于手指的皮肤面积有限,与视觉认知视窗相比,触觉认知视窗较小。因此,触觉认知是先局部后整体的过程,视障人员需要多次移动触觉认知视窗以获取更多的局部信息,在脑海中拼合局部信息获取物体的整体信息。为此,在视障产品设计时,就应力求做到符号简明、信息集中,以帮助使用者快速获取产品信息,了解其功能与使用方式。
3.3容错性原则
        视觉障碍群体的自我规范意识形成后,能够非常准确的设定自身行为。而在接触新产品时,由于自我规范意识未形成,视障人群无法设定自身行为,会发生错误。在多通道信息传递与反馈条件下,视障人群通过限制措施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借助多通道进行信息输入与错误的校正。
        例如,对患有糖尿病的视觉障碍人群使用注射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确认注射计量,无法注射等情况。对4mm针头的集成式注射器进行设计,量化剂量。注射器分包盒体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剂量,为避免视障患者每次注射都进行计量确认。常规注射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针头部分使用具有凹凸质感的针头图形标注,下方酒精棉部分使用水滴形状标注。集成式注射器省去了沾取酒精的步骤,帮助视障患者省去读取信息窗口的步骤。同时,在注射器上标注盲文信息,先天性全盲患者可以轻松读取注射器计量信息,后天失明患者不熟悉盲文,借助注射器上凹凸质感标注图形也可以完成信息读取。患者在读取计量信息后,反向拧开注射器,听到“咔哒”声响后,确认注射器为初次使用。注射时,将上盖内放置针头和药囊放置在消毒区,手指按压注射器后方凸起,针头随之弹出,刺入到患者皮肤内,完成胰岛素的注射。
4.通用视域下视障群体产品创新方法
        传统视障群体产品设计是将用户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利用区隔设计的方式达到设计目标。这种设计形式涵盖内容较为片面,适用范围较窄,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视障群体的需求。而通用视域下开展的视障群体产品设计活动,则是对群体情况展开深入研究,在了解表层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性的方式,实现产品创新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满足视障群体要求,还能调动视障群体的其他感觉器官,获取更多信息数据,做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共存。
        通用视域下视障群体产品的创新设计,是借助感受器来接收外界及他人的各种信息数据,通过视听触嗅等器官的调动,感受外界和人的变化特征,从而获取更多信息资料的一种方式。如利用听觉感受器,让耳朵接受一定的声波,以此判断周边情况。不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视障群体的感官器官具有弱化的特征,信息接受可能会减弱或消失,视障人士需要克服这一问题,以减少认知负荷,改进生活质量。
5通道转换获得产品信息
        视障群体的视觉通道受损严重,无法通过视距通道获取准确的信息,感受周边变化。因此需要在产品设计中,采取转换通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来获得更多信息数据,做到对社会环境及人的良好感受。

在开展通用视域下视障群体产品设计过程中,为解决因视觉通道受损导致的各类问题,帮助视障群体获取信息,可充分调动视障群体其他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触觉等,科学选择通道转换方式,将产品信息、使用信息及空间环境转移到其他通道中来,以非视觉通道传输的方式完成信息符号的有效传输,扩展通道环境。
        比如视障患者在判别打响指这一动作时,就是将打响指的回声转换到听觉通道后加以判断,利用回声频率可直接判断打响指的位置和距离。再比如,在获取物体重量、冷暖、肌理及大小等信息时,就可采取嗅觉、触觉等通道的转换完成物体识别,了解更多内容。下文就对不同通道信息获取方式加以分析探讨,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5.1触觉通道
        触觉是五感中发展最早、衰退最晚的感觉器官,触觉的产生是人们肢体碰触后产生的感觉印象,视觉障碍人士利用触摸反馈的信息和自身了解,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在视障群体产品设计中,触觉通道的转换,利用肢体替代原有的视觉进行物品信息输入,以真实感受代替视觉观看,了解物体实际情况。视障群体可以比明眼人更为切实地感知对象的造型、形状、尺寸、大小、材料肌理等事物特性,并对所获信息归类、辨别,完成记忆储存。
        如不同国家纸币的制作,不同币面材质不同、假音盲文不同,视障群体可通过触摸感受纸币的差异,从而判断纸币面值。再比如,触摸普拉多的展览,就是借助触觉通道的启用,让视障群体利用触摸的方式了解画作内容,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整幅作品利用3D打印技术,将作品以三维立体形态呈现出来,视障群体可采取触摸的方式来感受作品纹理质感的变化,分析和思考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这样更有助于建立欣赏者与作品间的联系,深入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内容。
        除此之外,技术发达城市还为视障群体设计了触摸手表,手表以两颗滚珠的滑动来表示时间,内侧为分钟,外侧为小时,围绕圆心转动来指示时间。设计人员借助触觉通道传达信息为切入点,使产品具备独具一格的有趣形式。
5.2听觉通道
        听觉通道也是视障群体获得社会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声音传播具有多维性特征,可以被快速监测和处理。正常人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车辆形式情况、利用机器运转声音判断机器类型和所在位置。视障群体同样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声音辨认距离、定位自我所在空间的位置,并识记对象,包括人、物、空间等。
        例如,视障群体在街道听到汽车鸣笛,判断路的宽窄、行车方向、周边事物。经过长时间听力训练的人群,可以从音量、音速的调节感受不同的音频特征,从而获得更多信息资料。而对于视障群体来说,以通用性的转换产品,借助听觉进行音频识别,也同样可以达到快速识别的效果,帮助智障群体开展信息收集。
        目前,专业人士发明出针对视障群体设计的应用听觉通道的打印机设备,就是通过音频传播和识别来进行信息获取的,识别到的声频信息可直接以盲文形式打印出来,帮助盲人解决存在的问题。打印机内安装语音识别软件,将声音录入并分析后,直接传到打印系统内,以盲文形式打印,在打印过程中对比声音与打印内容的一致性,做好科学调整,进而做好信息的准确记录,使用过程中只需将打印设备贴近物体即可。如果是对求助信息的识别,则需设置专门求助机构,在视障群体发出信息的第一时间加以处理,采取语音引导的方式完成求助行为。
5.3嗅觉通道
        嗅觉是人们最为灵敏的感觉器官,其在气味识别上具有快速性、持久性特点,在通用性视障群体产品设计中,科学开发嗅觉通道,能够加快视障群体信息收集速度,准确感知所在位置和周边情况。不过嗅觉通道的开启对距离有一定的要求,距离越近识别度越高,距离越远,识别度越低,且在较远的距离下,气味的纯净度越低,容易出现错误判断。所以在设计视觉通道的产品时,要重点把控距离因素,以加强识别准确性。
        视障群体在辨认入口的是水还是酒时,就需要近距离启动嗅觉通道,并联合味觉通道完成辨别、对应的过程。视障群体更为敏锐的嗅觉可以通过调取记忆完成对人、物的识别。而在气味上加入情感的互动,可为人们营造真实场景,加深人们的感悟和体验。如某城市构建的气味图书馆,其中规划的雨后花园、菩提树、梦境、泥土等不同标签的气味,直接将人们带入到原始森林,奇幻世界中去;再比如设计的气味性挂钟,就是借助气味散发来进行时间传递,让人们感受时间的流逝,想象气味背后的故事。该挂钟的设计是由12个承香料的小容器组成的,每个香料代表一个时间段,消费者可以将不同的香料放到不同的容器里,待到空窗转动至特定香料处时,相应的容器就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使用者可以借助香味来辨别当前的大体时刻。调动嗅觉通道构建对象信息,催生新鲜的造型方式。
5.4体感通道
        体感通道下产品的设计高度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加大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率,增加了体感的交互效果,让视障群体通过触摸或手势变动,获取想要的信息和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手机软件的设计,如安卓系统的TALKBACK和苹果手机的VOICEOVER,这两款软件只需视障群体在手机屏幕前,利用手势的变动来开启相关软件程序,完成文章朗读或信息识别操作,这大大方便了视障群体的生活,解决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6多通道交互完成信息传递
        在通用视域下视障群体产品设计还应注意多通道的交互处理。随着现今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信息交互情况十分常见,对于视障群体来说,如果单纯的依靠一种通道获取信息,则难免会存在偏差或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引起误会或危险。所以在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注重多通道的交互处理,科学调动视障群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加大识别力度,获取精准数据。同时设计中要注意各感觉器官间工作的顺序性,以免同一时间各种感官开启致使信息交错、杂乱,为视障群体的判断带来障碍。
        多通道交互完成信息产地,要求在自然、并行、协作的原则下开展产品设计,帮助视障群体准确感知产品状态、使用情况及情境状况,感受其带来的实际效果。现阶段,实现多通道交互信息传递的设备有板动手法练习设备,其是针对视障群体瞬时收发力训练的一种设备,可有效调动视障群体的视听嗅触等感官。设备使用中,不同受力面采用的香料硅胶材料不同,借助触动和声音信息的发布,帮助操作人员感受收发力情况,通过感知器官的综合评判,完成训练任务和要求。
7结束语
        希望上文的论述,可以对现阶段视障群体产品设计和营销企业有所启发,并在日后的产品创新中,能够更好的做到通道转换,调动视障群体的感知器官,全面开展信息的识别和获取,方便视障群体的生活与工作,与正常群体展开高效率沟通。
参考文献:
[1] 冯豫韬,程光,邱兆熊.视障群体快速收发力训练器的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 2019(01)
[2] 张悦歆,刘郅青,钱志亮.视障儿童动作与运动技能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 2018(08)
[3] 黄凌玉. 视觉障碍者日常用品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8(14)
[4]谢佩芯,林昆范.以五感设计建构品牌形象之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 魏华,段海岑,周宗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消费者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 2018(07)
[6] 代福平,辛向阳,张慧敏.用户动态画像:描述用户就是创造用户[J].装饰. 2018(03)
[7] 黄凌玉,刘天理.视障者无障碍产品的交互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7(24)
[8]焦阳,龚江涛,史元春,徐迎庆.盲人触觉图形显示器的交互体验研究[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6(09)
作者简介:
        胡嘉浩(1991.2—),男,汉族,籍贯:江西萍乡人,萍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助教,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智能工厂下盲用包装设计的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71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