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浪菊
合肥师范附小四小 安徽 合肥 230041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科目,可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语言逻辑思维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基础,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应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而合理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改进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主动性;引导性
引言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具体的语文词汇时,不能准确把握词汇的引申含义,特别是当课文内容涉及到一些学生从未见到过的事物或从未经历过的情境时,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差。从此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发掘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提升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另外,小学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内容,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更广泛的教学资源。
一、改进情境教学流程,增强情境教学的真实感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会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前导入环节,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领课堂重点内容的作用。但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未能很有效地将课文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存在“生拉硬拽”的现象,导致小学生在此类情境中,并不能更直观地、更具体地感受课文中对应的情境,也就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此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甚至可以加入当地的风俗文化,进而使情形内容多元化,促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体而言,在讲解《秋天的雨》课节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分析、总结本节课内容中包含的生字、生词,并发掘此类生字生词背后包含的具体的生活情境,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重点生字、生字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生字的印象,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类词语的含义。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针对课文中的“五彩缤纷”、“凉爽”、“扇子”、“衣裳”、“喇叭”等生字生词,构建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生活情境。针对“五彩缤纷”,小学语文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秋日下午逛公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逛公园时,在公园中遇到的各类不同色彩的植物,并提问学生不同植物的特点,利用提问的方式提升情境教学的互动性;针对“喇叭”,小学语文教师可为学创设“节日秧歌舞”的生活情境,此类生活情境具有当地的特色文化属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可有效增强情境教学的真实感。
此间,小学教师可提问学生喇叭在秧歌舞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描述与喇叭有关的所见所闻。之后,教师可将文中与喇叭相关的内容与学生描述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将课本内容与情境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情境教学内容与课本主体内容的“平滑过渡”,这也是改进情境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基本途径。
二、改进课外阅读内容,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
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的基本途径。若要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从课外阅读的内容角度考察,很多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往往本着简单高效的原则,为学生选择看起来简单、读起来容易的课外阅读内容。此类课外阅读的内容一般为寓言童话、古代诗歌以及国学经典等。此类课外阅读内容的确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重要资料,但此类课外阅读内容往往比较枯燥,并且受限于不同的教材版本以及不同的编者习惯,很多书籍对某些诗歌或者经典的解读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此类课外内容时,往往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反而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鉴于此,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依旧要选择此类课外阅读内容,则应选择名家名篇或者质量较高的课外阅读书籍,类如戴建业老师编写的《国学经典趣味故事》等。此类书籍的编写者专业性较强,对书籍质量的把握较为精准,促使学生在阅读此类书籍时,可少一些内心的疑惑。更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书籍。现阶段,受各类电子设备的影响,学生获取各类课外阅读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此点,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为学生选择漫画、“绘本”以及小学生有声读物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从而改进课外阅读内容,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另外,为了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书写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阅读内容中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有趣的文字、词汇或者句子,并在课上与班级学生分享。此间,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使小学生可爱上课外阅读,并进一步发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动力。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分析总结了可有效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改进情境教学流程和改进课外阅读内容。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可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灵活变通,进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薄春红.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探究[J].求知导刊,2020(48):54-55.
[2]包丽娟.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J].学周刊,2020(35):67-68.
[3]王国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39-40.
[4]张凤菊.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