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黑龙江省乒乓球队总教练
前言
中国乒乓球队能够几十年间在世界跑乒坛保持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的选材工作为国家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是把具有从事乒乓球运动天赋的少儿选拔出来,结合乒乓球专项训练,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的竞技水平达到相当高度。目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对于选材标准已经有了相对科学性的指标,虽然有了较大的成效,但选材水平仍落后于竞技运动发展,有时还是比较依赖“人海战术”。
优秀的运动人才选拔出来后,紧跟着的就是要投入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训练体系。青少年阶段对于从事乒乓球运动来说是由启蒙到掌握基本技术和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基础阶段,基础的好坏涉及到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速度,打好基础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先决条件。
力争科学选材,确保长远发展
成功选材是保障运动员能够在日后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运动员选材是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以科学测试和预测的方法,从众多儿童少年运动员中,选拔出先天和后天条件都优秀的运动人才。我国运动员选材研究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相对停滞和快速提高四个发展阶段,到乒乓球领域中,更是有过多年结合实际的研究与实践。
选材是竞技体育过程的开始,其过程控制的好坏,可以影响我们竞技体育的整个进程,极大影响我们训练的成材率和成功率,对我们攀登世界体育高峰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科学选材不同于一般选材,它是指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的、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筛选必须遵循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规律,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一方面,选材指标必须突出专项特点,尽量选择那些与专项成绩关系密切、对专项成绩影响和作用大的指标,即典型指标。另一方面,又必须注重那些能够反映运动潜在能力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相对更大的指标。
乒乓球项目是以有氧功能为基础、磷酸原功能为主的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能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动作进行防守和进攻。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球感、兴趣等指标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教练员经验,一般来说,那些独立性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的少儿,很适合于乒乓球这项单人或两人作战的隔网项目。其次根据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和气质类型,适当地确定乒乓球运动员的打法类型,对于其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强化兴趣影响,夯实牢固根基
如果说运动员的选拔是启程的话,那么高质量的训练体系就是促成一名运动员在专项领域能够攀登顶峰的必经之路。如何让一名青少年专注于乒乓球的训练与比赛呢?可以说在那么小的年龄,培养兴趣是首要任务。只有当孩子们对乒乓球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地进行训练。兴趣越高,参加运动的时间越长,训练效果越好,进步也越快。
教练员要针对少儿活泼、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特点来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多采取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让运动员提高兴奋点,体验乒乓球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球技,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让孩子们了解和理解乒乓球,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提高乒乓球技术。
有了兴趣之后,还要配以绝对科学的基础架构训练,为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乒乓球运动中,最基本的动作结构内容是握拍、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步法训练等。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乒乓球技术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能力的提高,技战术对抗越来越强,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在少儿基础阶段看似很小的动作问题,到青年和成年阶段可能就是大问题,会影响甚至制约运动员的进步。
有很多少儿阶段成绩不错的运动员由于技术动作结构有问题,影响到技术的进步,甚至形成伤病,被迫中止乒乓球运动。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动作结构是运动员能够打到高水平和延长运动寿命的重要基础。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乒乓球的牢固根基内容是:符合击球原理,身体运行协调,衔接自然流畅,击球质量较高,没有多余动作。在实际操作中,启蒙阶段要注意动作的基本规范,提高阶段应当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在协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击球质量,有明显的动作问题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切不可忽视,也不可急功近利。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基本技术训练后,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不同的击球方式、不同的击球时机、不同的运行轨迹混杂揉合在一起,会使节奏呈现很复杂的表象,让人难以捉摸。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节奏概念的培养,从理论上来定义,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的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有序的整体。而具体到乒乓球训练竞赛领域,就可以更通俗地理解为力量的变化是节奏、战术的变化是节奏、速度的变化是节奏、旋转的变化是节奏,在比赛中,擦擦汗、系系鞋带是节奏,适时叫暂停是节奏……总之节奏是一种综合,也是一种基础硬实力的体现,需要在青少年的培养过程中时刻雕琢。
重视体能储备,兼顾综合素质
现代乒乓球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体能不仅是防止伤病,更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发展潜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在体系化训练中,体能训练作为竞技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训练环节,也随着科学化体育训练在国内的大力推广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少儿基础训练一般都是在学校或是社会俱乐部中,加上学习和打球时间比较紧张,相对体能的练习不够系统,基础比较薄弱。体能和技术训练一样,需要系统长期地去积累,教练员要有计划地安排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作为国内近几年非常重视的一项素质训练,已经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成为训练理论的核心问题。结合好技术和体能,能够帮助一线教练员合理有效地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强化运动员的技能素质。目前,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目的都是通过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改善和形成运动员所需要的身体形态,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抵抗、减少伤病和应对相同项目在不同比赛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想要达到巅峰,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被无数次地印证了其在最关键时刻的重要性。这种素质不是靠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和多种教育理念和手段的辅助,才能让一名运动员达到心智的成熟和品格的健全。在青少年的日常训练中,除了要加强他们常规训练内容的严格性,更要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文明守纪、诚实守信、要具备团队意识等等。此外,还要注重意志品质的磨练,因为顽强的心理意志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他们成长的过程必然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走出来。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思想状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困难来磨练少儿运动员的心理意志。
在团队训练中,教练员要建立积极的竞争意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必然要面临不停的内部、外部竞争,从小建立竞争意识非常必要,养成喜欢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良好习惯。平时要多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乒乓球运动的成长周期较长,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至少要有十多年的功夫,技术的建立需要周而复始不间断的训练,枯燥乏味是常态,能吃苦、能练、扛练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和打造,他们在赛场上能够战胜对方的武器才不至于只有手上的功夫,还有心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