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征
重庆市大足区希望小学 重庆 大足 402360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进一步落实,在小学教育阶段,对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这一学科中,阅读的占比也越来越重,要想拿下语文,就得拿下阅读;而我国语言博大精深,要想拿下阅读,不但得在阅读量上做到大量的积累,还需要在阅读的宽度上狠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做好拓展,做好引导,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上更加游刃有余,不会感到迷惘。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与研究
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加强阅读,将有助于小学生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述方式,增强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对孩子综合素质非常重视的时代,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之所以重要,其根本上说明的是开拓孩子眼界很重要。而在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是不具备行万里路的条件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不了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读书也是让精神在行万里路,书里自有一个清明世界,带孩子们徜徉知识的海洋,充分吸收外界的营养,丰富自己的大脑。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2 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在今年开学前的教师培训上,我们看到一组关于小学语文五六年级阅读分值变化的数据,据表格显示,以后五六年级的试卷上,阅读所占的题量和分值在往年的基础上同比增加了30%,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考验,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其实最终的落脚点依然要落实到分数上,分数才是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最直观的检验,这也是对语文这个基础学科的全面重视,阅读能力太重要了,其他各科也需要有阅读能力,而对阅读的重视,才落实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上,要想做好阅读题目,就要求孩子们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而阅读题目字数上的增加,则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而阅读速度的根本得有一个阅读量的积累,在这一点的考查背后,是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做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首先得做到以下两方面:
2.1 提高阅读速度
未来语文高考阅读量会大增,有可能会有25%的学生来不及做完试卷,来不及做不是因为题目多了,而是因为文章长了,需要考生有很快的阅读速度与很强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考查阅读速度,因为阅读中考察的理解能力,没有量的积累是达不到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在一篇新的课文开讲之前,我会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阅读完成后举起手来,有意识的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第一个阅读完成的学生与最后一个阅读完成的学生之间所用时间的差距有多大等。经过长时间的记录,分析形成这个时间差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通常能在最先完成阅读的几个孩子,他们在平时就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往往这部分孩子在语文学科上的成绩也更加优异;而在时间上落后一点的孩子,情形就是相反的,他们平时基本没有阅读习惯,在语文这个学科上的成绩也通常较差。
2.2 立足教材,拓展阅读的广度
题量的增加,同时也对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考试时间有限,不能快速并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分就丢了,恰当的审题,是做对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孩子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在看到阅读材料后,就能有思维上的一个拓展。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期的课文《慈母情深》时,由“慈母”二字,提问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联想到母亲抚育他们时的辛苦,为他们付出的艰辛;有的学生则想到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正是老师提问的初衷,每个人对母亲都有天然的亲近和情感上的依恋,就如同每个母亲对孩子最天然的爱一样,两者相辅相成。
再由文中作者买书的事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文中的母亲愿意“斥重金”给孩子买书?再结合课文,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为自己做了哪些感动而难忘的事?通过这些思考,引导孩子们观察,并体会上父母之爱,虽自然,但却珍贵;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如好好学习,以力图让父母少一些操心。
3 家校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核心,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家庭与学校之间应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在家校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方向与内容上相互配合,全力使教育变得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但是学校也是一个“普度众生”的场所,由于教学任务,各科占用时间等,孩子能用在自主阅读上的时间就不足了,所以这个量得由家庭补足。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家长们的密切配合。
3.1 在学校,通过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快速阅读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在学校每次的自主阅读时,对于率先阅读完成的学生,和每次有进步的学生设置阅读奖励,每次加一颗小红星,加到五颗小红星的时候兑换一定的奖品,激励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动力。
3.2 在家里,每天看一定量的课外书
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这方面落实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即使的家里的阅读,也尽量由学校来做考核。每次开家长会,我们都会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倡导亲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为此我们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因为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在孩子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到学校和同学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者得到的启发,学生和学生之间要经常读书比赛,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下午的自习课来交流他们阅读的方法与感悟。
4 总结
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予,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学习。作为一种伴随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才能实现。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生活中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名著往往成为改变社会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容应对快速变化时代的挑战,焕发创造的活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莹溪.文本拓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秦燕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J].东西南北:教育,2012.
[3]蒋曙丹.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12).
[4]冯明臣.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研究[J].读天下,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