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娜娜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实验小学 472000
摘要:小说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文本体裁,其内容趣味丰富、耐人寻味、吸引眼球。相较于诗歌、散文,大部分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跟我给浓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发展点,开展有效的小说阅读教学。力求基于小说阅读文本,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品味小说故事的趣味。文章也将从课前预习、立足课本、创新教法、抓住重点、二次创作五个角度入手,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说阅读 审美素养 培养对策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这也对小学教育敲响了警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开展审美教育的主场所,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立足小说文本,进行审美教学,在带领学生徜徉语言文字中,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正确培养。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建构框架,体验美第一步
学生是美的第一感知人,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学生才会充满强烈的好
奇心,投入到美的追逐中,自觉投入小说文本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人公地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小说的故事走向、人物形象,初步建构小说知识框架。这是学生率先体验美的第一步,也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当然,教师要在学生初步感知,建立学习框架时,设定一定的导学案,指引学生有方向的接近文本,感知文本,这样学生才不会在预习阶段发生混淆。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设定如下导学案:
二、立足课本,整合资源,拓展教学,体验美第二步
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小说这一体裁,实现教学拓展,资源整合。小学语文
教师就要基于阅读文本,做知识补充,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要从小说体裁的专业知识入手做补充,另一方面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理解小说的基础纸上,深层感受小说之美。
1、阅读知识补充
教师可以从文本出发,做阅读知识补充,让学生率先认识小说这一体裁,在
此基础上,介绍小说文本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拓展学生认识。
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可基于阅读文本介绍鲁迅的小说《故乡》。先基于此介绍小说这一题材,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文字内链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在此基础上,介绍作者鲁迅以及小说《故乡》,让学生明白《少年闰土》与小说《故乡》之间的关系,在强化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驱动学生阅读学习。
2、联系生活实际
就小说本身而言,来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对小说的理解离不开生活实际,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们认知美、感受美。
这是拓展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强化学生阅读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意愿的重要方法。
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若自己到了一个荒岛会如何做,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基于自己所感,结合文本所言,小说学习过程中对美的体验会更立体。
三、创新教法,角色扮演,剧情再现,体验美第三步
为了强化学生的小说学习,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教师就要创新小说教学
方法,要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感受小说学习的趣味性。
1、音乐渲染,把握小说情感基调
音乐的旋律、音符能够轻而易举的传递情感,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它与
小说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小说的情感基调,做到先奏乐、后感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音乐的独特价值,结合音乐与小说教学,实现情感铺垫。
如在学习《刷子李》时,作者赞颂了刷子李的干活认真、一丝不苟、技艺高超。通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饱满。教师可以基于此,选用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满满的静下心来,投入到小说阅读中,在轻松、自在的音乐旋律下感受刷子李的人物特征,实现深度学习,实现审美感知。
2、角色扮演,体会小说情节人物
角色扮演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小说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化身为小说的主人
公,进行趣味小说学习,直接体验人物形象,又能够变化小说教学的形式,突出小说教学的趣味性。
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演汤姆、哈克贝里、另一个小伙伴、贝姬等,让学生们再现惊心动魄的历险场景。孩子们在趣味的角色扮演中仿佛成为了“剧中人”,对小说的学习体验更深入,也更有效。
四、抓住重点,立足写法,咬文嚼字,体验美第四步
小说由字、词、句组成,之所以能够刻画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
讲述一个动态的小说故事。是因为作者在进行小说写作时,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所利用的写法有所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咬文嚼字,去感受小说文本的美。
1、立足汉字,剖析应用,体验美
小说中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文字,实际上是作者经过精细的选择才运用该语
言。教师可以抓住语言文字的关键点,带领学生深度剖析,去引导学生体验美。
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作者描写到“晴朗的夜,明亮的星,
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作者在刻画时,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刻画这片“乐土”,用词之巧妙,让学生感同忍受,让文章美四处纵生。
2、立足修辞,掌握写法,认知美
一些作者在写小说时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是文章的点睛之
笔,为文章增色许多,让文章充满美的意蕴。教师也可以抓住修辞,进行重点教学,带领学生去理解语言建构。这样能够让学生认知美、感受美,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修辞时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实现语文学习“读写结合”。
当然,为了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也可以基于小说文本中的描写与修辞应用,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力,发散思维,进行故事续写或创新写作。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无穷尽的想象之中品味小说中独特的美,自己也成为美的创造者,实现审美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为让学生进入小说文本的世界,体验美、感受美、学会表达美,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立足小说文本,落实上述举措。让学生能够品文、品字、明情、感事,打造知、情、意、行集合的小说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这样学生的小说学习才更立体,审美素养才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1):19-20.
[2]马存林.试论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品读[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2):66-67.
[3]吕灵玲.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10):58-58.
[4]黄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之友,2020(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