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安明昆
[导读]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安明昆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第二小学 云南省昭通市 657206

        摘要: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只有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迫切的阅读夙愿、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写作、交际、表达、理解等综合素养方可得到逐步提升与切实增强。可以说,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突破口与关键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形成的阅读能力、所培育的阅读素养,将直接影响着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在诸多针对性、实效性、丰富性阅读教学指导措施的驱使下,充分掌握阅读技巧,切实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拓宽阅读视野。并在深度阅读与探究内化中,将阅读能力培养与语文素养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确保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塑造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多元助力。
        关键词:浅谈;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意识增强、阅读素养塑造的关键期与奠基期。只有以更为丰富、多元、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为驱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能方可获得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逐步培养。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致目前大多数学生均存在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意识淡薄、阅读素养低下等显著性问题。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应该以阅读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诸多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阅读教学措施与方法融合至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灵活、丰富的阅读体验生态内开启全新阅读旅程,获得认知蜕变,实现能力提升。
        一、以多元性阅读素材选用为辅助,引导学生感知阅读魅力
        由于很多小学生在阅读内容的理解,阅读知识的储备上都比较欠缺。只有让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诸多阅读素材切实进入学生阅读视域,阅读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丰富性方可的带切实凸显。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应该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筛选和使用,让具有不同阅读需要、不同阅读基础的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素材辅助下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感知阅读魅力,增强阅读兴趣。在课内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阅读内容的整合与拓展,将阅读重点放在学生字词积累、语感培养、兴趣激活、潜能开掘层面,让每一个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到充分理解、彻底掌握,为不断夯实其阅读基础而提供保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加强对阅读资源、素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久而久之,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和提升,其参与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切实增强。例如,在《桂林山水》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食品、图画、配音等,将“桂林”优美的山水风光采用多元的方式予以呈现,带动学生在多元感知中实现认知迁移,充分理解课文在语言、词汇、修辞、意境等方面的别具一格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家长帮助下继续搜寻对应的阅读素材,以逐步丰富、完善、提升其阅读素养,增强其阅读能力。
        二、以丰富性合作阅读活动为引领,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参与中、阅读任务完成后积极分享、交流、研讨其思想、情感、认识,在多元互动中增强其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时,可以尝试通过对合作学习策略融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享中不断增强其阅读内驱力。并以氛围营造、情境创设为抓手,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合作生态内开展阅读活动,促使阅读教学得以高效开展。例如,在分组时,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性格、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让孩子们合理搭配,使小组之间实力均衡。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设置一些具有激励性、个性化的口号,让不同小组在竞争中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反馈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想。在活动后,对不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参与最积极、互动最频繁、交流最高效的团队,并号召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在一系列具有激励性措施的作用下,学生之间合作的氛围会更加浓郁,学生的合作兴趣、热情也会得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自会得到更好强化。例如,在《美丽的小路》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设计诸多探究性问题:面对眼前“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回想以前美丽的小路,此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分组就这一开放性问题开展探究,为促使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升,良好习惯培养而提供助力。
        三、以针对性阅读指导落实为驱动,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
        对很多小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素养的提升,与教师科学指导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应该以全面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为驱动,给予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指导策略的作用下激发出强烈的阅读夙愿,不断增强其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阅读路径进行优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决定权,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需要开展阅读活动,让教师承担阅读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另外,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自媒体、新技术等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切实调动身心各方面潜能,在观看视频、聆听朗读、互动分享等多元化的阅读生态内开启阅读之旅,提升其语言应用素养。其次,教师应该对阅读情境进行构建。充分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氛围,以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借助情境模拟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展示中加深理解,在反馈中参与互动,将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融合至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实现语言应用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获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增强与蜕变。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指导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朗读引领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调动眼、口、耳、脑等感官,从朗读停顿、速度、节奏等入手,组织学生在多元阅读、朗读体验中感知诗作情感与思想,实现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在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方面所表现出的诸多现状,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时,应该以课堂为载体,教材为辅助,借助诸多科学性、有效性、丰富性教学措施的落实。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阅读视域,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自主阅读与协作阅读密切关联,并针对学情,规划教情,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措施的创新、教学路径的拓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生动的阅读教学体验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进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切实增强阅读教学效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司贞萍.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6):268+271.
        [2]吴广辉.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国文艺家,2019(12):247.
        [3]冯旭龙.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01):118.
        [4]马鹏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46):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