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中语文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邢贤祥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古诗词诵读教学。

        邢贤祥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谷来镇中学          31247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古诗词诵读教学。通过诵读名句佳作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进而提高自身文学修养,锻炼语文综合素质。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学策略单一且乏味,学习止于照本宣科与机械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古诗词的内涵所在,更何谈真正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因此本文从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综合分析传统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语言凝练押韵的特点,使其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倘若在诵读的过程中辅之以悠扬舒缓的传统音乐,便更能彰显中华文化的气韵与独特美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则将教学重点置于背诵,而忽视了诵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绝不可取。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1.古诗词诵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诵读不仅仅止于读书。诵读作为一种古诗词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过程中揣摩诗词的篇章内容与谋篇布局。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不同的诗词应带着不同的情感,例如诵读《春望》就该用低沉的语调将国破山河在的悲痛与忧虑缓缓道来;诵读《沁园春·雪》则该用高昂慷慨的语调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诵读《游山西村》则该以轻松的语调来表达作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心境。这便使得学生在诵读中获取沉浸式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便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敏感性,进而利用这种语感更好开展古诗词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1.2提升教师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古诗词诵读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想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充分掌握教材中诗词的翻译、内涵、情感与结构,还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及其相关作品。这便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诗词储备,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扩充知识、开阔视野。与此同时,诵读教学打破了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不仅促进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还能有效优化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
2.传统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1重视背诵而忽略读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诵读通常只是让学生齐读一遍诗词便敷衍带过,而将教学重点置于背诵和诗词分析上。然而学生齐读只是机械化的读书,而不是根据诗词的韵律、节奏与内容来有感情的朗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与诗词共情,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更难以高效记忆。这样轻视读、重视背的古诗词教学往往适得其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高效记忆和深入理解。
2.2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诵读教学的目的拘泥于记忆诗词,抛弃了其文化熏陶学生的育人意义。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完全服务于试卷中的诗词默写,这便使得教学策逐渐模板化。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条化的教学策略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只会给学生带来诗词枯燥晦涩的刻板印象。这便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成效不佳。


3.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可行策略
3.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与认知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学生诵读的感情、节奏与语调都会存在差异。教师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策略,例如传统的齐读并不能调动所有学生进行诵读,部分学生兴致缺缺,便会怠于诵读。因此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利用多样化的策略来指导学生开展诵读。例如在《木兰诗》一课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自由读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开展诵读。部分学生重视木兰驰骋沙场的英姿飒爽,故诵读起来慷慨激昂。而部分学生则重视木兰为父从军的孝心,故诵读时以深沉的语调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忠孝娓娓道来。还有部分学生欣赏木兰独立坚毅的女性形象,便会用洒脱的语气来诵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而用温柔的语气来诵读“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的诵读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诵读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诗词的多元性,进而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价值最大化发挥。
3.2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诵读教学
        在开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音乐、图文与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为学生构建诗词的天地,让学生更投入地进行诗词诵读。例如在《使之塞上》一课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戈壁、沙漠等等景色的图片,辅之以播放苍凉雄浑的少数民族音乐,便能将诗词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风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让学生开展诵读,便能让原本凝练抽象的诗句变得跃然纸上,学生在诵读中便更加能体会到诗人无边的孤独。将多媒体教学与古诗词诵读教学有机结合,能将诗词立体化、直观化,通过多个感官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揣摩诗词的内涵与情感,更高效地达到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目的。
3.3培养学生诵读习惯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相对凝练、难以理解,并且初中教学内容中需要背诵的古诗词篇目较多,因此多数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与死记硬背中对古诗词产生了抵触心理。追根溯源,这便是因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不正确。多数学生背诵古诗词时根本没有充分领会其中含义,只是逐字逐句的机械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效率低、遗忘率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便应该指导学生培养诵读的习惯。一是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初次诵读可以先了解诗词大意,反复诵读便也能将晦涩难懂之处揣摩透彻。二是要声情并茂地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诗词情感出发,以不同的语调和情感来声情并茂地诵读诗词,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三是要抑扬顿挫地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古诗词特有的韵律与节奏,诵读时要主次分明、有急有缓,读出诗词中的跌宕起伏。诵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认识诗词诵读的重要意义,进而在长期的诵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
        要想充分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首先必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让师生正视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从学生与诗词本身出发,以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最后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中深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揣摩诗词内涵情感,进而在打造高效高质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熏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边立敏. 浅析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19,(02):103
[2]张碧连.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6)
[3]弈舒然.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30):79-80
[4]赵静楠.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3)
[5]徐崇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策略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