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王玉琴
[导读]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
        王玉琴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  674499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不得不让教师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改进。在语文课程学科改革当中,重中之重是阅读,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能力重要的提高方式,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核心。本文从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相应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今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思考
        引言
        高中的阅读内容多种多样,按照文体的不同,学生应当阅读文言文和现代文。文言文和现代文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都占据着重要的篇幅,这两种文体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最为广泛的文体,也是学生锻炼自己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求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并且在阅读中理解相应的作者的思想取向与情感内容。新课改以来,教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语文阅读能力作为高中学习的关键,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状分析
        (一)学生重视度不够
        高考中语文占据着重要的篇幅,是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考语文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师的教学内容,并且还要掌握相应的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才能够达到高考语文的标准。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普及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相应能力,这就需要高强度的练习以及要运用到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学生对于考试成绩十分重视,但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并没有养成相应的阅读习惯,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子是无法做到语文能力的提高,当语文成绩无法提高时,学生就不愿意把把时间花费在语文学习上,因此更不会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导致了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一种固执的理念阻碍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会让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课堂阅读时,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造成了语文学习成绩提高缓慢,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浮躁情绪[1]。
        (二)忽视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文中的阅读材料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但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课内以及课外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中都占据着重要的篇幅,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课外阅读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外阅读的忽略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从而失去了对文章的语言理解以及共情能力,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文章的语感分析,学生长时间不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就会很狭隘,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说不出,有话不能说的情况。学生的作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外阅读,课外的积累能够培养学生造句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科任务复杂,学生压力大,学校和教师无法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也导致了学生基本不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不重视,以及教师监管不到位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少之又少,这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并且部分教师对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只会传授或者是讲解相应的考试内容,并不会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也使得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使得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缓慢。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过于统一并且教学方法单一,这远远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但是过于僵化的学习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教师无法准确的认知到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写作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降低,这一种缺乏互动的师生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相应的语文知识印象不深,并且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策略
        (一)提高师生的重视度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提高对于语文阅读的重视,这就要求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应语文基础知识的锻炼。并且不断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阅读有思想,有内涵的文化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不断成长[2]。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当摒弃过去功利化的学习方式,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锻炼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才能做到成绩的提升以及个人的发展读的重视。
         (二)多元化教学
        教师在传授知识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以及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再一次次的课堂参与活动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各种技能。现在最为热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给相应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堂参与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或者可以采用师生共同阅读方式,进行师生的合作探究,学生和老师共同品读一篇文章,并且分别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意见,通过思想的火花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基本知识。
        (三)阅读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教学的必备能力。
        课外阅读虽然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提高成绩。但是阅读能力不仅对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关乎到学生的个人发展。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也是教师学校乃至教育部门都应该重视的事情。学生在阅读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阅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跟学生有着共同的语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学的主体而忽略了自己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当进行相应的更为深入的阅读,从而才能达到指导学生以及帮助学生的目的。
        (四)自主性阅读的提高
        无论是哪一个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步,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能够得到自己不同的看法以及观点,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3]。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并且在课上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就能够进行自我的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也要提高老师,学校对阅读能力的重视,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相应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语文基本能力,从而符合当代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磊. "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 000(005):1-1.
        [2]任振斌, 赵生龙.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2018(9): 12-12.
        [3]曾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1):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