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娟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中学 22450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诗词更是其中瑰宝,充分彰显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底蕴与内在涵养。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变标准的不断优化与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多样性的语文能力,教师应以语文课堂中诗词教学为主要途径,为构建学生们的情感态度认知与人文情怀感知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托手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革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完善化的古诗词教学入手,紧密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实际,巧妙创设科学化、具体化、多元化的语文诗词教学情境,将高中古诗词知识内容转变的更加生动与形象,为学生的多重感官带来冲击,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诗词学习间的距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拓宽学生文化内涵修养的关键渠道,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情境化的高中语文诗词课堂教学通过辨识诗词语境,充分感知作者所处的创作背景及中心思想,不仅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还可以发散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为启迪高中学生的语文智慧提供前提保障。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生活化、真实化、情感化的诗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作用,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1.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媒介,直观诠释诗词有效情境
诗词是一种体系短小、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文学表现形式,其主旨内容在于通过凝练语言勾勒出特定语境,深化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被选编入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均是具有一定年代感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事物的诗词作品。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辅助资源巧妙地融合到了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凭借其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展现形式,从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为主,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资源,将原本意境悠远的诗词内容以情境创设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生动的情景取代了单一化的诗词文字梳理,帮助学生摆脱了诗词教学中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以细致化的情境勾勒诗词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创新意识,进一步树立高中学生诗词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开阔语文课堂教学的宽度与广度,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创设出意境优美的田园生活情境,通过音效、画面的配合演示,引导学生直观化地观察与发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诗句的美景,充分调动学生深入读诗的动力。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结合恰当的语言对作者陶渊明所奢望的理想田园农家生活进行简介,进而指导学生从深层次体会“羁鸟”、“池鱼”的自比,充分体会作者想寻一片恬静舒适之地、远离喧嚣世俗的迫切渴望。再如,同样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对《醉花阴》一诗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李清照笔下“人比黄花瘦”所描述的孤独凄冷与销魂憔悴。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诗词情境创设,以全新视角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又可以增强学生古诗词阅读赏析能力。
2.创设多样化的诗词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最为直观的理解与感知诗词的重要方式。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们从诗词中用词平仄、诗句对仗、节奏韵律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融合到诗人所描绘的独特意境之中,增强学生与作者的共情感知力,进一步提高语文诗词课堂教学的格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充分领会诗词的音韵之美。因此,语文教师应另辟蹊径,深入探究诗词阅读情境的创设,细化学生诗词阅读及赏析流程,从入境、体悟、升华入手,丰富学生的审美实践途径。例如,教师在对《春江花月夜》一节进行授课时,《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意境描述美轮美奂的诗词作品,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播放琵琶曲作为映衬,指导学生结合动听的洞箫、琵琶合奏旋律进行自主诵读。旋律与诗词的巧妙融合,赋予了高中语文诗词课堂教学崭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也为课业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祥和自然、舒缓心情的有机平台,让诗词寓意直击学生心灵。再如,对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一诗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委婉缓和的乐曲韵律进行朗读教学,指导学生的阅读配合悠扬的曲调,“孤雁、梧桐、细雨”等具象的画面全然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之中,既丰富了高中学生的想象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审美造诣,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升华学生情感。
3.探究诗词创作背景,创设语文诗词故事化情境
根据当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仅依靠简易化的语句释义对诗词内容进行解析,致使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诗词学习。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拓展,又无法建构学生整体化、系统化的语文诗词学习体系,大大降低了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较为完善的认知成熟度,但他们的情感态度仍处于敏感期,导致他们仍依靠主观意识去进行有效学习,所以他们对于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诗词教学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以情育人”的教育优势,从诗词创作背景入手,在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从新维度感知诗词核心思想及内容,凸显学生语文诗词教学的主体地位,彰显诗词教学多元化的展现魅力。情景重现的故事化情境创设,使得学生们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收获到全新体验,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学生参与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对《雨霖铃》一课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对于词作进行阅读,而是以故事化的形式对作者柳永当时所处的境地及内心活动进行介绍。《雨霖铃》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词作,作者通过对秋天景物的萧条与凄冷进行描述,倾吐其深深的离别愁绪,也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概叹以及对于受压迫已久的愤懑。在故事情境的助力下,以便于学生们更直观地把握词作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于情景交融、借物咏志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者当时痛苦交杂、对黯淡前途的渺茫期望。再如,在对《短歌行》一课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曹操”的人物介绍作为重点引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其豪放的气魄以及志在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用以拓展学生诗词学习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有效的情境创设下,语文诗词教学的核心目标更容易达成,生活化的诗词表述更容易引发学生们认知情感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诗词情感领悟,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铁园园.“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的启示[D].喀什大学,2017.
[2]赵倩倩.情境教学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为例[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6.
[3]巴晓彤.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教育简论[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DOI:10.7666/d.D67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