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丁建连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
        丁建连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中学  浙江临海  317013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形成,应用意识和能力是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究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是本文的探讨重点。
        关键词:职高数学;应用;能力;意识
        前言: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高中具有就业特征。引导学生学习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重要教学目的。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起来,使之能够为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创新,采取多重措施拓展学生的应用思维,是职高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教育改革问题。
        一、建立科学教学目标,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
        职高数学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围绕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去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才能让数学课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先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起步,培养其数学能力,是推进职高数学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在培养职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查学情。在教学设置之前,与职高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现在的数学能力,对数学学习的期待,以及其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以此为基础设置教学目标,让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符,让重点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找到更多的用武之地,建立长久的数学学习动力。
        如在讲解“数列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和通项公式,这是针对所有学生所建立的知识目标。利用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是教学的能力目标。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将数列与其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相结合,引入与职业相关的数列应用案例,让学生结合这些案例去了解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当学生认识到这是为其职业能力奠基知识时,他们的应用意识便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通过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实现应用能力发展目标。
        二、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与其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任务的有效设置,或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职高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强化个人学科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数学知识的去向,找到应用领域。学习情境的成功创设,能够让职高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具体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还能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职高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在每一次上课之前,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去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化素材或职业化素材。将这样的素材以趣味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有效插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讲解“直线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直线与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结合“我们知道,方程X-Y+1=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一问题走近新内容。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数学学习情境。面对自主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开始画图,以动手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动脑去思考,以调动逻辑思维为方式,寻找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个性化数学能力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完成思维运转计划,有利于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任务的课堂中存在的意义,便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应用数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应用意识。
        三、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有效且开放的方式。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探究性和讨论性的问题促进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机会参与团队合作,建立合作意识和交际学习能力。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入手,将学生分成能力均等的小组,让各个小组综合实力均等,人数均等,帮助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如在讲解“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绘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组数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分析数据的主题、特点,寻找分类的依据,选择最适合它们的频率分布表并有效绘制。这样的学习任务具有综合性,需要学生调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所有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开放性的教学任务,给学生提供了探究和讨论的机会。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表个人看法,是促进学生接触多种应用策略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个人应用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师要加强监督与引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合作参与者与受益者。
        结语:
        综上所述,在职高数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重视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找到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发挥个人教学技能,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目标,创设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丰富个人数学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应用能力提升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凌志.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80-81.
        [2]陈勋.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神州,2019,(34):241.
        [3]朱超武.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J].山西青年,2020,(17):185-186.
        [4]倪中华.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J].林区教学,2019,(6):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