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屈代荣
[导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屈代荣
        宜昌金东方初级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路,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当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更有效的教学建议,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导言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助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美观度,如PPT的展示,重效果轻内容,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技术应用过程的脱节,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另外,教师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在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始终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创新教学观念,奠定数学文化基础
        随着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全面推进,对于教师教学策略和思维也是极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摒弃自身相对落后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创设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策略,迎合教学的时代需求。从教学层面来说,教师则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应用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和教学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大胆思考敢于猜想与验证,帮助学生树立发展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数学应用能力,从生活与学习层面入手,将知识与理论更强势的融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仅仅将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层,适当的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认知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体现数学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应用性,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应用价值,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
        3.2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为此,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中,教师要保证各成员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方法等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预习和理解全等三角形,探索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学生能互相交流看法。这能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总结。这将更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3优化教学环节,注重思维启发
        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实际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这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掌握数学的核心思想与学科规律而导致的。因此,在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想办法优化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随后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其做到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最后通过习题练习与探究实践等方式将学习心得进行升华,培养其独具个性色彩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难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这一课时,教师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引出教学主题,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却有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建立兴趣。随后,首先带领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以及性质,并以边边边的判定条件为例进行精讲。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剩下的几种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在这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去自主分析、总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3.4利用微课解决重难点
        初中生对于数学的计算和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存在着大量的难点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自己的巨大学习压力都会让学生对难点产生放弃的想法,从而使难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利用风趣的解说和分析调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需求来随时暂停微课,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给学生自己也留下充足的知识吸收时间,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比如,每章节后都会有例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巧妙转化,从而解答出习题。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习题中,这部分的习题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往往与行程有关系,那方程中存在的变量关系可能学生会不清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相关的习题制作成微课的视频,在视频中用动态变化的形式展示最基本的变量关系,可以用同一路途中两人的行驶状况、时间和路程的变化关系,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然后再通过微课将完整的解题思路展示出来。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对有疑惑的学生进行指导,达到高效教学。
        3.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彩票这一生活化的案例导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彩票的中奖机制与基本工作原理向学生进行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彩票中奖的概率,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销售额与中奖金额的差异,了解彩票的盈利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因此,老师应该重视核心素养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转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翠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52-53.
        [2]皮光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29-30.
        [3]秦秋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35.
        [4]关海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