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卢从国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不断的在创新和升华
        卢从国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仁和镇小学 四川省巴中市63665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不断的在创新和升华,自从实施基础课程的义务教育以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效率高的教学理念,创建与生活相结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以达到实用、多样、适应的教育基础,使学生全身投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质量整体还处于弱势局面,由于近些年来关于理科类实践人才的缺乏,极大的降低了国家相关专业的工作水平,在如此境况下,国家决定从基础教育抓起,将小学数学以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进行展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和思维能力的转换,以此来实现拉高全校、全国的教学水平[1]。再有本文主要是研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以小学数学教学生化为主题进行探讨,仅供读者参考。
        一、强化教师教学内容生活化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小学成绩的提升转换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疑问,这是一个质的跨越,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风向标,小学数学只有结合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新版块,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才彻底告别枯燥的单一数字和公式[1]。首先,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将数学内容知识点与生活为例进行讲解,再有就是小学生对于专业的东西无法理解,但是记忆超强,所以老师可以将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上,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牢记知识点,也可以将其灵活运用[1]。其次就是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对班级同学进行观察和互动,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数字融入,从而以此拓展小学生的脑力和思维逻辑,使得教学质量提升[1]。例如,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身高出发,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长度单位应用于精确测量的作用。并且给学生提供测量工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然后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图钉、书本的长度,也可以给同学测量身高,测量桌椅的高度,黑板的长度等。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能够欣然接受。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学生也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的关系,让数学学科变得不再枯燥,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二、引导学生将数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新课改后,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换方向,不在按旧时那种教学模式,以成绩论结果,以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观念教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在重视知识传递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以到学以致用的原则,再有就是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以此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质量与效率的步伐[2]。
        比如:在给学生讲关于“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并且提问:“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平常去逛超市,有没有观察到商品背面标志的百分数没?它们代表什么意思?”这样的提问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将所讲内容一笔代入,告知学生打开课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在得出结果后,老师就可以在同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知识点引入,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的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以此达到将小学数学灵活运用,知识点梳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2]。


        三、教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探讨生活
        截止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那种传统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质量,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对学习愈来愈反感枯燥,甚至一度想彻底放弃数学这门学科,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现状。所以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必须得更换教学模式,然而,以生活情景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这也是形势使然,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全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所以老师应该合理科学的计划出相应问题[2]。让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课本知识,并且从中领悟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还要以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调整,以此达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生活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
        比如:老师讲解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发现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和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利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理论结合实际,使得学生把原本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形象化的以简单直观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实现思维化[3]。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提问“同学们平常所见的圆形物品有哪些呢?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多少呢?”这个时候通过思考,学生必会积极参与回答:“电风扇、水桶、碗、篮球、台灯等等,”此时,老师就可以将关于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引入其中,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点,以做到灵活运用[3]。
        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这些问题通常都是运用数学的方式来进行得出结论解决的,然而,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年纪尚小且心智也未发育成熟,所以自然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老师在讲解有关数学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只有将知识点以另外一种表达语言的方式,来与学生互动,不仅学生以此掌握了知识点,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
        比如:老师在讲解“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比例相关问题,之后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寻找答案,这样经过深层思考得出的结论会使得学生意识到比例原来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比如说班级里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以及炒菜时放的各类调制品的的比例等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讲解关于数学知识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数学的奥秘,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4]。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章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展开探讨,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得出的最终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也多次获得业界教师以及同行内的精英好评和认可,希望在今后,这种教学模式全国普及,这样就可以将摒弃传统的教育“老师讲,学生听,死学习,死脑筋”的恶行规律,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情感沟通,从而在成绩提升的同时,其他全方位发展,也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充分显示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肯定,更加看出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和人才的培养[4]。
参考文献:
        [1]刘晓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9(17):32.
        [2]张成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6):79.
        [3]雷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87.
        [4]张宗艳.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