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江西省安福县城关中学 江西吉安 343200
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改革,学校的教育模式发生改变,而初中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该如何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能力、意识,以及化学应用方面的能力。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一、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就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只是讲述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用法,在学生的平时练习中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渐渐地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们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独特性
(一)《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为目标。
(二)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的学生应发展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初中化学学习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探
索和分析问题。
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变化的,初中化学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变化和守恒
的思想。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初中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际、证据意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要形成简单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模型的认知和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初中化学学习要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推理和判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础性;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重探究性;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社会和人类健康等的关系,注重社会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养,将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措施
3.1 加强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课堂导入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途径,对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简短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使用了陷阱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20克的氯化钠固体充分地溶解在50克的水中,那么笔者们可以获得多少重量的溶液呢?”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70克”,而笔者再告诉学生:“回答错误,你们再猜猜!”知道自己回答错误之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才有所提升,联想到前面学到的有关物质溶解的知识,尝试从所学过的知识的角度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再比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个小实验:火柴在装满了二氧化碳的杯子里熄灭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将醋加入小苏打里面,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简单的小实验可以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些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3.2 开展化学实验,
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探究能力,对于中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学习能力都是在初中时期开始形成的。如果想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那么,化学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实验,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培养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需要化学教师和中学生共同努力和配合的。因此,化学教师要合理开展化学实验,带领中学生一起进行相关的实验,让中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学生接受到了“制取二氧化
碳”的情境创设知识之后,笔者利用随堂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并为学生提供了“石灰石”、“盐酸”等试验耗材。接下来,学生在实验台前分别利用自身对“石灰石”、“盐酸”主要成分理解,探究实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们提问:“否直接将石灰石与盐酸放在一起,制取二氧化碳呢?”学生刘某提出:“老师,制取二氧化碳要是直接用盐酸可能会生成大量的氯化氢。”笔者对刘某的回答十分满意,并向刘某提问后续实验步骤。刘某回答:“老师,可以用盐酸加水的办法制取稀盐酸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笔者对刘某的回答表示肯定。
3.3 注重化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他们的生活感知入手,通过生活案例使得他们了解到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比如笔者在讲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是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理解的油脂是什么?他们就纷纷发言,联想生活中的豆油等液态形式呈现的油脂,然后有个别同学犹犹豫豫的地问:比如猪油等是不是油脂呢?最后笔者总结了液态和固态的油脂,接着反问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油脂对人有什么作用?”立刻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油脂一定可以给人提供热量,因为减肥的人整天吵着要少吃油腻的东西......这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一旦和他们认为的枯燥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就变得立体鲜活、有趣味,不但增加他们的好奇心,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化学的亲切感。
3.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中学生学习好化学的最高境界是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增强中学生的内在素养以及提高中学生的内在能力。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必备品德和意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内容,让中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笔者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的品质。同时,教师也要在化学教学中引入一些笔者国著名人物的化学故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第九章“化学与环境”时,化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中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种类、来源的危害,让中学生了解化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如酸雨、温室效应等,同时教给中学生防治的对策。化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中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名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只有笔者们共同努力爱护环境,才可以齐心协力保护笔者们的大家园。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措施展开了一番论述。初中学生正处于各项基础素养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而素养区别于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某一方面,而是要全面地看待教学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潜能,促进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协调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基础,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 郗陟.??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 吴晓光.??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
[3]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J]. 王亚香.??黑龙江科学.?2018(04)
[4]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研究[J]. 陈德美.??中国农村教育.?2019(02)
[5]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 王娟,付阳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
[6]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分析[J]. 张树波.??中国新通信.?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