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贵阳,550081
摘要:现阶段大部分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教学工作能够从智育与德育两大方面带给学生足够的教育意义,但着眼于智育层面,如何让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所带给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能够在课后依旧让学生在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相关操作进而实现知识的巩固是当下所有教师正为之思考的。而课后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到的知识有着可感知的作用。从初中数学作业出发,如何保障数学作业的设计在学生课后完成的过程中实现足够的知识点巩固作用与教师是否科学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息息相关。为了让作业所应发挥的作用得到实际发挥,教师定需就数学作业进行精心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策略
在国内人民开始感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与了解到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后开始就推动国家整体发展的根本提出基于社会发展现状与时代发展趋势的对应要求,这虽给国内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对于引导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部门而言这亦是不断探索的动力。为了让国内人民有针对性的对应要求得到实现,国内教育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推动了新课标与新课改开始应用于国内教育体系当中。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影响下,国内教育开展方向与所追求培养学生的目标开始围绕于素质教育展开。就初中阶段的教学出发,在素质教育的作用下,初中阶段的教学开始着重结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作为学生所要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如何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让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成效得以保障是当下教师正在探索的,而数学作业作为学生课后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其对于巩固学生课堂学习而言有着重要影响。但设计不合理的数学作业除了无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外,更让数学作业变成了学生、教师的负担,因此本文将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展开讨论。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原因分析
1.课堂效率低。
随着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到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试教育所遗留下的不良影响进行较为彻底的剔除是当下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为之付出努力的。而就课后作业层面出发,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到来开始针对于此而提出为学生“减负”的要求。“减负”并非单单是减轻作业量,而是要从教学工作出发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作业设计,进而实现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因高质量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作业设计而得到知识点的巩固且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反复利用知识点来让因题型变化所提升的解题难度被最大程度的减轻,最终做到帮助学生在进行作业的完成时能够实现举一反三。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衍生,着眼于当下课堂教学发现,现阶段部分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重点放在颇有难度的题型上并引导学生以解开难题为学习目标。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拉低了课堂效率,且因难题的解答所需耗费的时间是比较久的,部分教师考虑到课程安排就会大幅控制基础知识点的教学时间,这脱离了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重要原则,也让难题所带给学生的启发性知识受到了局限,进而导致从课堂教学出发无法发挥课后作业的重要作用。
2.作业目标单一。
现阶段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时过分重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此单一的作业布置目标让课后作业的布置丧失了其原来应具有的生活性与发展性。
除此之外,教师对于作业的检查单一亦是影响作业目标的一大因素,因为现阶段多数教师在进行作业的检查时大多仅从学生解析的对与错出发,并没有就解析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具体指明,这就让学生对于作业的认知亦仅停留于问题解析的对与错。
3.初中生通常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
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常因数学学科所自带的特性而被学生所感受的枯燥感而抵触,而这一抵触情绪除了出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外同时也出现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这样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而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对于完成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的主要原因除了数学学科的相关特性外,还有一大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存在问题,例如追求题海战术等。
二、作业设计策略与应用
1.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内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均存在的差异,面对于学生群体内所存在的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定要正视差异的存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科的学习中有着良好的体验。而为了实现尊重学生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群体中的个体,从个体出发来实现“因材施教”的划分从而实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来让学生能够不因作业的难度所限而抵触完成作业,进而实现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重视作业的实施和完成。
为了让作业的布置能够在最终带给学生足够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前应首先设计出学生作业的完成标准,基于完成标准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进行作业的完成时要拿出足够的态度进而让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但作业的完成标准并不能够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标准,在面对于学习存在不足的学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习存在不足的学生严格的完成基础作业;或在面对于学习能力较为优异的学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把握。以此从学生作业的完成标准层面出发给学习存在不足的学生带去激励与鼓舞,让其了解到作业的层次划分并不是否定能力,而是让其明白自己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三、案例分析
例如当教师进行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二次根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因每位学生对于抽象化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个人知识体系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有差异,因此当教师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与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可以就学生角度出发,让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学生进行基础的化简、计算;让对于知识点有着足够掌握程度的学生进行综合运用题目的运算,以此在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成功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来。作业的完成对于学生而言虽是应尽的义务但教师并不能仅就作业难度与作业所设计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还应当从作业的设计量出发进行恰当衡量,以此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在花费相近的时间上均得到不同层次但同样的发展。
四、结语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能够进行开展方式与设计方向是非常多的,但是如何就当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运用适宜的开展方式与设计方向是所有教师都需进行自主探索的。成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势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共同发展,最终让学生的整体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任振海.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7.?
[2]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3]阮艳秋.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策略探研[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4]梁倩.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