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方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更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将关注点放在思政课堂以及日常行为引导教学上,虽然落实了教育要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教育体验程度不高,导致教育实效差。融媒体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路径,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且它作为新的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但同样,媒体融合与教育相交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实践,深度探析。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衍生发展下的重要表现,它主要是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最有效的活动完成。基于媒体融合背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既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又实现了教育发展突破,对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具有积极作用。
一、媒体融合概述
1.媒体融合概念
顾名思义,媒体融合是指利用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体即报纸、书籍等和新兴媒体电脑、电视等,从内容、人力、宣传等多个方面实现深层次的有效融合。在资源融合、内容融合等多种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兴媒体[1]。
它能够很好的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能够让改变原本的单一媒体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2.媒体融合特点
要想在融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对媒体融合的特点深刻把握。
第一,受众本位特点。该特点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强调无论怎样推进新旧媒体融合,都必须将受众放置在第一位置,考虑受众的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2];
第二,资源贡献特点。即强调能够将不同的媒体整合到一起,在实现新就媒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共享资源,满足资源选择需要。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就目前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逐渐暴露了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适应融媒体的工作理念。其教育工作没有关注受众的个人需要,仍然侧重于传统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新媒体的应用。导致学生的思政学习完全局限于课堂,思政学习十分单一;
第二,就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目前缺少符合融合媒体的信息采编流程。在实际的推进思政工作时没有有计划、有流程的进行教育教学设定,选题、内容采编、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实际上都处于相对松散状态,导致思政教育的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存在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让思政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第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明显问题便是效能不高,其思政课堂的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相对死板,缺乏创新色彩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其效能不高也降低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发挥,影响了人才培养目的的有效落实。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明方向:增强思政教育课堂内容时代感与影响力
思政教育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断丰富的,培养四证人才更是动态的,是贴合现代社会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下自身的责任与任务,要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时代化,适应当下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媒体融合时代实现思政教育的资源整合。
第一,要基于当下的思政教育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延伸与拓展。
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各项政治举措、各项新型人才要求,进行内容补充,实现资源整合,确保思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
第二,要充分联系社会实践,就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做教学内容的丰富。这样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做出教育教学的调整,也能够确保学生接受更多、学习更多,从而提升学生明辨是非、曲直与真伪的能力,在丰富思政教学资源的同时从侧面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这是思政资源融合的重要表现,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具有积极作用。
2.建模式:适应融媒体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
融媒体时代下落实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各方面、多主体的统筹配合,即要建立适应思政教育发展新需要的全媒体融合机制,从根本上支撑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媒体融合的大背景[3]。
(1)顶层设计:需要由学校的党委牵头,学校的领导人员重视,建立自上而下的、完善具体的全媒体备案机制,要将学校内的各项新媒体,如官网、微博等进行统一管理与统一报备,做到新媒体的有序始终,做到新媒体网络宣传的“责任制”明晰,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旧媒体在融合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新旧媒体的融合应用从本质上满足育人需要;
(2)建立融媒体背景下的新型思政工作队伍:融媒体背景下推进开展思政教育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应当带领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从根本上推进融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学校应当山完善校园内部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基于网络阵地指导、培训教师。另一方面则要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学生骨干,让学生们适应媒体融合,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实现思政教育队伍的丰富,同时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与传播力,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教育时效。
3.创方法:建立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法
融媒体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最明显的表现即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工作原则。
线上,主要是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如微课、公众号、微博等,及时的传输思政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补充,让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身处于媒体传播之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思想的改变、教育的接受;
线下,主要是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通过开展多样的思政活动、通过进行多样的思政教育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验,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在融媒体新时代下建构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4.重考核: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公信力与引导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认识融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发展新方向,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在一起。
上述我们也提到,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仍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基于融媒体建立完善的考核考评机制,要将教育关注目光放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工作实效上[4]。通过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工作教研等,及时发现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就问题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这进行内部商讨、内部解决。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实效,让高校思政教育顺应媒体融合背景,真正实现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结束语:
总之,融媒体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基于这一现代背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既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发展,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虽然就上述研究表示目前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并不乐观,但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就能够顺应融媒体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晶,施倾晖.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探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2):94-97.
[2]韩静.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212-213.
[3]张雅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96-97.
[4]权欣.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青年与社会,2020(09):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