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丽
广西玉林高级中学 537000
【摘要】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渗入到了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下,提倡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课改的理念,揭示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上课前的预案设计、课堂的生成教学,成为教师们的选择。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历史教师素养,必须广开言路,培养课堂生成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前预设开放性教案的有效策略
(一)认真研究教材
依据自身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合,搭建动态生成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学习、讨论,使课堂呈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实现有“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如在讲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时,把前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问题整合到本课内容中,这样使学生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次基础上,搭建生成点,引导学生透过侵略现象分析本质原因,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从而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围绕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如在设计《五四运动》这一教学目标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展示材料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在巴黎和会的失败的影响;其次,探讨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方式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最后,让学生概括在“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及工人的表现,领悟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及对未来新民主革命的重大推进作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敢于肩负救亡图存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这样预设,保证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了空间。
(三)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预设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教师的预案设计,不但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不同的目标层次,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自我潜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预设的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从易到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设计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要改革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设计开放的、民主的课堂,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考虑以下几种方法:自主学习法,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导学;谈话法,即课堂教学以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法,即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辩论法,即学生通过辩论,拓展思维,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生成,求得知识的深化。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策略
(一)重视课堂上的预设,及时促进生成
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探讨开放性预案设计的有效策略, 提高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重视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生成;精心预设,为实施生成性教学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搭建生成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二)调节预设,把握有效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为契机,及时调整预设内容,把握生成情景,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如一些乡土历史,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特别是一些距离当下较近的,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
(三)发现资源,随机生成
如教师在讲到邓世昌的悲壮故事时,可能有些学生认为他选择死是愚蠢的,并在课堂上质疑老师,向老师发问。这时,教师应该反问学生:邓世昌的死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吗?再发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组织讨论,或许有些是成熟的观点,或感性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认识到,无论邓世昌的死愚不愚蠢,他在黄海海战中的壮烈牺牲,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民族抗争和复兴事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确立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四)偏离教学目标,理智放弃生成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生成,只有遵守新课程教学目标下的生成,才是有价值的生成。学生的提问、质疑符合教学目标都可以考虑生成;不符合教学目标,不能帮助突破重难点,教师应果断地放弃该生成资源,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另外,教师面对在课堂上不断涌现的生成性资源,在选择上不是以教育价值作为依据,而是以哪个学生高声表达或符合自己观点的为依据。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有效的生成,让课堂始终有活力、学生有发展。
三、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历史教师素养
生成性教学离不开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正是因为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才产生了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无论是课前制定的开放性教学预案,还是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教师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风景,需要教师能积极运用个人知识与教学魅力迎接挑战。生成性教学对教师备课环节的要求是要周全预设、集思广益,预留学生思考空间;教学生成需要教师的引导,更加需要富有素养与个性的教师将其变得更加精彩,因此,教师要培养开放性与真实性、民主性与创造性、敏感性与智慧性等特性,才能活灵活现地应对多变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祥学主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2]梁芳.高中历史生成性课堂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1.3.
[3]郭子其.从预设与生成角度谈历史教学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09.3.
[4]吕新文.历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J].科教文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