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德育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冉淡龙
[导读] 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使初中历史教育发生了重要变化
        冉淡龙
        丰都县龙孔镇初级中学校 重庆 丰都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使初中历史教育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师除了要完成常规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在核心素养条件下,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素养,从而提高当代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使初中生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本文简要对如何在核心素养条件下,做好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引言:初中历史中包含了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德育知识,比如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意识、优秀的思想品德等。在初中历史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出历史教育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发挥出初中历史作为德育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一、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透过初中历史,培养当代初中生德育素质时,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教师需要着重需要开展的教学活动。初中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对于一些重要事物也有着极高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可以与课本中的人物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1]。
        例如,在教师开展《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有关全民族参与抗日战争的影片、纪录片等历史资料,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再找一些与抗战有关的音乐与图片,在历史课堂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其中,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影片,了解中国军民全部投入到抗日战争中的坚定决心和不放弃信心,以及与民族和国家共存亡的决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再加上结合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精神,努力通过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
二、培养初中生的良好道德品德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良好品德素养,是否具备较高的品质。初中阶段是树立良好道德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要借助初中历史中的一些资源,助力学生优良道德品德的建立。

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强化自身道德素养的优秀知识,树立良好的生命观、生活观和发展观,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比如,教师在开展《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丁汝昌为例,在敌人劝其投降后,他坚决反对,而且在生存无望后,他并不接受投降而是以死明志,这充分展现了其“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邓世昌在弹药消耗殆尽之际,勇敢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这些能够为学生培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良好道德品德。教师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寻找一些展现了强烈道德品德的事迹,做到“以历史看当下”,真正发挥出历史教学价值。例如,学生会找出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很多医务工作者都逆行到一线岗位和疫情防控重灾区,出现了“大连小伙”、“盒饭妹妹”等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这些无不展现了值得学生学习的道德品德。
三、培养初中生的强烈民族意识
        历史中既有大量优秀历史人物,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学生要能够在学习历史中,明确分辨出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推动初中生养成强烈的民族意识,让当代初中生能够在未来投入到祖国建设和民族团结中。
        例如,在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时,教师就可以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优秀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统一意识,坚决与一切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行为做斗争,树立极强的民族团结意识以及浓厚的民族情感思想。同时也可以将“慈禧太后”作为反面教材,将其懦弱、破坏国家主权,在面对列强侵害国家主权时,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主动求和等若干违背保护民族权益的行为进行批判。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和批判,一方面实现了培养学生强烈民族意识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较高水平的思辨能力[2]。
结语: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育要实现改革发展,除了要完成历史知识的教育,更需要以历史为鉴,积极开展全面的德育教育,并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对这一教育目标有较强认识和理解。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透过历史教学,开展德育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提升历史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钉霞.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2019(11):293.
[2]李关明.试析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1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