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范爱群
[导读] 在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范爱群
        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东升小学  广东梅州514423
        摘 要:在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设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需要提高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面临很多重大的问题。基于此,针对目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德育问题,本文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德育教育
引 言
        学生在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则离不开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尤其是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保证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与思想素质。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教育目标范围大,针对性小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虽然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上难以得到发挥,难以在小学生的发展和学习中看到显著变化。德育具体是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德育的范围过大,没有具体的划分。因为学生每个时期的德育标准都会有所变化和升华,不可能一蹴而就,让小学生得到多么深入的教育,所有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不同时期,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求也不一样,但规章制度没有明确划分德育要求的界限。空泛的德育,使小学生难以结合实际接受教育,并且抑制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师之间职责衔接不到位
        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教育教育工作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需要在各科教学中均匀渗透。但受学科特征、教师分工等因素影响,其代课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特别是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语文老师、思想政治学科息息相关,和自己的学科无关,这样导致德育工作推进缓慢,在代课教师之间相互暗踢皮球。即便班主任老师再努力,也只是留于形式,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各科教师的共同推进,很难形成规范。
1.3思想道德教育抽象、空泛
        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而很多学校的普遍现象是,为了迎合教育改革,虽然重视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但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从而制定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来说,德育不过是一句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当代学生发育较快、早熟,提到思想品德时,大多小学生都认为教材中的都懂,考试也能轻松通过。这就是德育空泛、无力,不能给予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校甚至任课老师,都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思想品德作为“副科”,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完全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从而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1.4小学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
        由于受生理年龄特征,小学生思想意识比较单纯,自身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明辨对外界的是非曲直与丑恶,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受的东西良莠不齐,往往又是最负面的东西对他们的诱惑却越大,他们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坏习惯的影响与身边的诱导,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养成一些坏的习惯。
二、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要发挥校园文化在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强大功能
        对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融入小学教育的方法中,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更美丽的操场,更宽敞明亮的教室,更加宽阔的楼道,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教室等等。通过这种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整体环境风貌都更加改善,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让办学的思想理念、校园精神文化等深入学生和老师的心中。
  真正优美的校园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底蕴,优美的环境也是必需必需的,合理布局的校园建筑,美丽的校园风景等,都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优美的环境更加能让他们的内心安定下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小学生来说,在幽静美丽的校园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让他们感到放松,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小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观念的树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世界的认知。


2.2树立德育教育注重教育意识
        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教学中往往是以在自主性方面相对欠缺,教学管理人员总是从自身观点出发进行问题思考和任务分配,这本身就存在一定偏差,而教师大多数也是听从领导分配,教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权。这种古老式的管理模式,往往让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止步不前,没有长远发展的目标,难以促进学校工作的进展。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才能起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教会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高尚品质。因此,小学管理工作人员应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而对每位教师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借助多种激励方式,鼓励教师们更好地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校将德育教育拉入正规的教育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3教师提升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身教胜于言传,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小事着眼,每天按时上下班,尽量比学生早到教室,晚离开教室,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就会自觉守纪律。教师自身的实际行动,远比单一的语言教育更有说服力。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妆容仪表,穿着整洁简单,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的心理,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思想上、行为上向优秀的教师及学生学习靠拢。        
2.4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领域,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可脱离这一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积极地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教育,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德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使其学会如何将德育知识内化成为个人的德育素养,并将其外化成为个人的德育行为。这有利于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效果。
  比如针对近些年来比较受关注的“创建节约型社会”这一热门话题,教师可将其融入到小学德育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来,落实“低碳生活我先行”这一主题下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查和搜集身边生活中各种资源节约情况,进而创造性地提出资源节约方案,又或者制作节约型社会的宣传个性化标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变废为宝的游戏或者写一篇具有创意的关于节能生活方式的文章。通过不同表达方式来表明个人对低碳生活的感想,这是促使学生将基本道理内化成为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而且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都运用到生活实践过程中来,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2.5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
        德育教育并非是学校教育的单一教育,家庭作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品格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发挥着学校德育教育的延续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两者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时,学校要给家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科学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完善家庭教育,让家长摆脱在教育养问题上的焦虑情绪。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做好学校德育的延续,为德育教育助力。针对家庭教育,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指导互动,比如:家长专题工作坊活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开展线上家长交流群,针对学生教育的科学方法,定期进行整理,并发送给每个学生家长,组织家长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同时科学地引导和改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习惯……学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以家校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增加家校的互动,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促使家庭教育为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三、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德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美德,其更是一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而且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结合问题思考[J].王会丽.中华少年.2017(24)
[2]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A].杨艳杰.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六)[C].2017
[3]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A].韩洪.学习贯彻教育部教育标准科研成果汇编[C].2018
[4]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陈慧慧.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5]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马玉辉.黑龙江科学.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