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郑楚然
[导读] 纵观国际化趋势,着眼于社会的进步
        郑楚然
        陆丰市南塘镇中心小学516500
        摘要:纵观国际化趋势,着眼于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为使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对人才的教育问题逐步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大力提倡教育中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精髓,在德育教育中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也是符合现阶段人才教育需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文化大国构建的背景下,要重视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激励政策的融入,它不但能够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指导还能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摒弃不正之风,发扬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本文就从小学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重要性和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有效实施的方法两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有效性;激励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日益更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专业技能转变为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学生作为人才备库的主力军,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更多的融入激励策略的教育方式人们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诞生,教育者也在不断的更改着教育模式,完善着教育内容并且在评定机制上也做出更多人性化的调整,力求能够打造出一个温暖的德育教育课堂。因此在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一、小学教学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初步发展的萌芽阶段,因此在此阶段老师能够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融入,小学班主任下德育教育中采取激励策略能够增加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为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在精神思想上的道德领悟,培养其良好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的形成,激励策略贴近学生的心理。言语无形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含义,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1],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实践的动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也可以有效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猎较为广泛,小学阶段是进行思维开阔的最佳时期,好的道德观念除了与先天有关,更是和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2]。在德育教育中采取激励策略的教育方式,通过高效的引导让学生在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帮助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不卑不亢等正确人生准则的形成。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融入激励策略教学也是积极响应了新时代号召,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无论是鼓舞学生前进的人生理想方面的激励,还是树立榜样的方式去激励学生,或是用情感鼓励的方式从学生的情感方面给与有力的鼓励引导,都能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有力的积极影响力。
        二、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有效实施的方法
        (一)正视个体差异性,启发引导学生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获取学习来源的重要途径就是老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激励式德育教育而言,老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应结合现阶段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根据个体化差异性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根据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符合发展潮流的教育模式。小学阶段往往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基础的认知能力,受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生存的环境因素的差异性,个体性格特征的不同,以及自身对事物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会导致学生个体差异性。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3],往往课堂上形成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授课标准打消学生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性,久而久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因为长时间跟不上进度得不到认可而产生消极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德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得不到提升,必然会对德育教育的影响力产生弊端。因而小学德育教育要进行激励策略的渗透,树立学生的主要地位,在课堂上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差异性,对不同问题的学生采取个体化的引导措施,针对没有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与精神上的鼓励,为其找到学习的动力并协助找到目标,比如向优异的学生学习,以具体的学生为榜样从而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进步,老师需要不吝啬赞美之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增加其前进的动力。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为其制定适合的激励式德育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强有力的引导,帮助各个阶层的学生树立自信息和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从而实现学生整体性的全面进步。
        (二)利用教学资源增加感染力,感化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想要更好的发挥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只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凝聚力,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德育教育的意义,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能力,实现升华自我的意义[4]。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巧妙的借用可用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提升学生接受学习的氛围。

时代的发展使新科技新设备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而言,多媒体以其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老师也应该有效的借助多媒体使课堂变的生动具有感染力,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间接的进行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渗透,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思想的熏陶,正视自我,树立自信心。
        小学课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许多看似短小的文章故事里却蕴藏着大智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为了更好的帮助学习促进德育教育,增进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以小学语文课本《关于雷锋的故事》为例,此课文通过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故事给世人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助人为乐是世人所追崇的最高敬业的道理。屏幕上通过雷锋同志在经济拮据的年代,用自己仅剩的钱给落难的陌生人买票,利用假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平日对他人的无私奉献等小故事的播放,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助人为乐,大义为先重要性。一个视频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中的激励教育,对平日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进行表彰。某同学能够积极自觉的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帮助,某同学能够主动的拾起操场上的瓜皮纸屑,某同学能够对周边的孤寡老人给予关心与帮助,这些微小的事情想必很多学生都会做到,通过榜样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鼓励[5]。让学生在受到思想震感的同时认知到自我,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助人为乐的队伍中,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所以说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德育激励策略,增加感染力是小学德育教育融入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多元化德育教育形式,激励学生
        德育教育的渗透不应该局限于小学的教育课堂,更加表现在课外活动中乃至生活中。再从当下的小学教育现状来分析,其实校园中的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采用除了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很少再去开办与之相关联的活动。这样对学生而言思想无法真正得以升华,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参与实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亲身的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精神方面的接受能力和实践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与认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德育实践的主动性。所以在校园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把德育活动加以实施。名师演说,雷锋日,关爱老人,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实践的方式等等,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将德育融入教学中,这些课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受到慷慨陈词的鼓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加以语文学习的结合,在活动过后让学生记录下来自己的德育感想,并和同窗们一起分享交流总结更多的正确观念。这样亲身实践的直观的德育教育会比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有意义,也是在实践认知过程中对自己的激励。以上种种的实践都是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在小学教学中的切实应用,这种实践活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正确的引导性作用。
        (四)完善合理的评定机制,鼓励学生
        德育教育的评定不单单体现在课堂的试卷分数中,更加应该体现在日常的实践中。以往的评定机制中,一纸分数定输赢,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曲解了德育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从而培育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6]。可以表现在学生平日的热心助人上,可以表现在平日的尊老爱幼上,可以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上,可以表现在平时的知法懂法、遵守校规校纪上,而非单一的纸上谈兵。因此在综合评定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日常具体表现,对德育的实践程度、理解程度、课堂的参与度以及试卷评分等给与公平合理的综合评定。对于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并且老师的鼓励也能增加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激励而做的更加完善。对于日常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谈话等激励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可,温暖学生,与其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在平日里关注学生,针对其不正确的地方给与及时的纠正,困难处给与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鼓励,让优异的学生在激励中稳杂稳打的更上一层楼,也能使平日表现不妥的学生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提升自我,重拾学习的动力循序渐进的提升自己。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进步与发展,达到各层次学生共赢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愉快中践行和成长。
        三、结束语
        良好的激励式德育教育离不开外界及时有效的引导,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思想意识形成的决定性时期,因此做好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渗透的工作变的尤为重要。优秀的思想道德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的结晶对学生而言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及时有效的激励引导是学生精神财富积累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可以进行诸多转变,重视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确保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和各式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鹏.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3):P.1-1.
[2]宋剑菁.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20,000(006):161-162.
[3]黎凯琴.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000(001):P.1-2.
[4]刘念.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5):P.1-1.
[5]钱丹.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J].学苑教育,2020(13):7-7.
[6]彭书云.大数据环境下小学班主任信息能力培养探究[J].才智,2020(17):187-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