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陈斌
[导读] 如何有效的实现中高职衔接,其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斌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摘要:如何有效的实现中高职衔接,其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职业岗位的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已产生多种中高职衔接模式,如单独招生模式、“3+2”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等,其中“三二分段”衔接是分段贯通模式的重要类型,是推进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三二分段”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往往存在中高职各自为政,导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虽分段但教学内容无层次的问题特别突出。
        因此,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起点强调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实现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和人才培养的递进,在分析职业岗位的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二、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宁波市及周边地区对网络方面人才的需求分析,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工作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具有独立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力,具有一定的网站设计与管理能力,并掌握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后学生应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岗位群。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性工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参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工作。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衔接从本质上来说是课程的衔接,为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在课程的开发、设置、教材建设上应该是明确五年的一个规划,既能符合中职教育的特色,又能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选拔和培养。
        我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考虑学生毕业时,面对的是一个岗位群,因此,在充分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后,适当的增设其他方向课程,拓展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的选择范围,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实训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各课程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1.通识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高等数学)、英语、体育、德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业基础等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2.专业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素养、走进数字媒体、硬件基础、网络技术、可视化编程、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应用基础、综合布线、网页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搭建、OFFICE专家、局域网组建、网络服务器架构、网络安全技术、无线局网域组建、网络产品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等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的基本技能。
        3.拓展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创业创新基础、礼仪谈判、网络营销与实务、电子商务创业与运营等。意在让学生拓展视野和学习领域,为未来的无限可能夯实基础。
        4.实训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员认证、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网络产品应用实训。具体要求及安排如表2所示。

        5.综合类课程
        主要以毕业设计(大作业)与顶岗实习为主,分别安排在中职和高职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时间安排(见表3所示)。

        四、结束语
        如何有效的实现中高职衔接,其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职衔接不是简简单单的“中职+高职”,学生也不是简单的“读完高中,上大学”,必须打破两个阶段的独立办学方式,实现一体化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连续性,避免重复学习,建立有效、可行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设计[J].江苏高教,2013(3).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5).
        [3]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EB/OL].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238967.htm.2012-6-12
        [4]李颖.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世界,201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