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宣培
湄潭县湄江四小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首先就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并且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而优化教学质量,给予学生更加良好的课堂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互动;认知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既有教师的指导与讲解,也有学生的反馈与表达,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紧随新课标精神,逐渐将自己对课堂的主导权利让渡给学生,使学生深入其中展开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创设适当的互动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创建互动式教学的良好环境
创建互动式教学的良好环境,平等是互动式课堂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发散思维下,主动分析与探究,这样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先从老师做起,教师需创新思维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来进行跟学生贴近的元素進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中,游戏与互动式课堂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主动探索美术的世界,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游戏环节之后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发扬和想象力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2感悟启发,培养认知能力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该以引导为主,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个性化的差异应该得到尊重,这样才能有五颜六色的美存在。例如,在讲《鸟语花香》一课时,教师在课程导入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说出他们对鸟语花香的理解,可能有的学生就要直接画一幅有花有鸟的美丽世界,有的同学想到了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主题上更深入一些。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来绘画,才能体现思想上的深度。
3构建师生平等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课堂的主体,将绝大多数课堂时间用来讲美术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练习画画的时间,也就使得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长期处在这种灌输的教学中,会严重阻碍其探索能力的成长。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教师长期占据课堂的教学时间和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然而如果将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极其和谐且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探讨环节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4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互动
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在互联网中具有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将互联网与小学美术知识进行整合资源,通过校内外的美术资源和网络美术资源,扩充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互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或者校园中的美术工作室中,加强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并与教师保持有效的学习互动,使教师能随时为学生解决学生的美术学习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互联网找寻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对美术世界有深入的感知,当无法及时向教师进行求教的时候,运用互联网美术资源进行互动学习。通过这两方面,让学生能真实的感知美术,使学生认识美术为人们生活与发展带来的重要价值,在高效和谐的互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信念与能力。
5实际教学引导
互动式教学当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展示自我。比如在学习"静物画"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学习画鸡蛋,教师就可以借由"画鸡蛋"这一举动引出著名画家达芬奇。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并且让学生尝试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达芬奇的名画,教师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列举的名画进行展示,并且让学生根据画作的意象来猜测作者的创作初衷和想法,然后再由教师引出画作背后的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实际的教学引导,将学生带入美术情境当中,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打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比达芬奇不同时代的画作加深艺术修养,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帮助。
结语
互动式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使美术课堂变成了活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有了交流,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术与生活实际联系,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起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志慧.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探索[J].新课程(上 ),2019, (1).
[2]赵丽荣.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