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桂晓琴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更强调语言的“德育”功能,
        桂晓琴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112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更强调语言的“德育”功能,“课程思政”为高职英语实施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如何运用这门语言传播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好故事,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时,需要有机统一语言学科的工具性和教学内容的人文性,特别是结合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可行性;有效融合
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隐性思政教育课程,具有基础性、课时多、授课面大和跨文化等特征,是外来思潮和多元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课程之一,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思想观念最易受到影响甚至变形。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合课程思政理念,有效实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教师除了教授英语专业知识及技能, 还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过于重视对英语知识技能的传授, 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在英语教材中直接引用英语国家作者原汁原味的文章,虽然在语言上更显真实,贴近母语,但也不免承载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忽视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高职英语往往开设时间较长, 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长期与广大英语教师密切接触, 产生了较为浓厚的感情,能够愿意与英语教师在情感、生活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聆听英语教师的悉心教诲。这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授课时,不可盲目崇拜课文中宣导的一切理念,而应该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中西文化中的异同,引导学生做出合理判断。广大英语教师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一部分对于有效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大学生实际,课程实效性差,授课方式陈旧和教材建设滞后等主要问题。
2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2.1增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首先,培养高职英语教师的政治素质,提高其思想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地接受中国共产党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增强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认同感,对国情和社情的认知感,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做到“真信”。其次,高职英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践行敬岗爱业、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等高尚品德,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完美心灵,做到“真做”。再次,高职英语教师除了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及方法。教师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元素,善于挖掘其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应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巧,能够巧妙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做到“真能”。
        2.2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要建立中国文化自信
        目前,英语教学侧重于西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则明显不足。各类高职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学习内容屈指可数。这种文化交流上的不对等现象,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自信的强化。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打通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英语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就要求英语教学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优秀作品,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传递出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中西兼顾,在讲解中有意识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情感,展现中国智慧,在文化比较、价值比较、道德比较、信仰比较中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2.3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思政教学实践
        当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都完成后,需要对课程进行评价与考核。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一般采用的评价分为常态化评价、滚动式评价与动态化评价三种形式。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里逐步渗透思政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更好地布置课堂作业。而考评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明确思政教育与教学目标,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如何优化作业布置方法,如何将个人掌握的知识与个人素养融合在一起。另外,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思辨能力等内容也应纳入课程考评的范围。因此说,高校要严格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学考评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考核评价推进思政教学实践。
结束语
        总之,高职英语课程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优越条件,其人文性与课程思政理念高度契合。要确保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必须增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加强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建设,巧妙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创新采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确保高职英语课程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黄恩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8-11-26(06).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送审稿)[Z].2015.
作者简介:桂晓琴(1985.8),女,汉族,籍贯:重庆渝北,学历:研究生,职务:教师,职称:初级职称,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