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强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广东梅州514413
摘 要:思维导图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层次性、推导性以及联系性,并且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知识点疏导、归纳与分类进行应用,对现阶段的教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实施意义。其不仅可以起到简化知识的作用,还可在思维体系上构建起良好的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引 言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知识的教学地位逐渐下降,而思维
成为了教师培养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则兼具了知识传递和思维养成的功能。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将知识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不仅接纳了和吸收了知识,还形成了思维层面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一、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1.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并且大部分实验的操作指导都有较为繁杂的过程,文字量较大,学生一一阅读,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精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到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清晰的思维导图展开实验,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思维导图中常会出现一些较为有趣的绘制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他们从思维导图中有所收获时,就会更加青睐于使用思维导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有效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复习,往往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这种方法只是针对性学习,无法实现全面汇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章或同一知识进行总结性复习,可以清晰地了解知识脉络,通过知识框架来复习记忆,理清多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快速提高复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具备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之后,再进行生物学习时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1.3帮助教师展开教学
思维导图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繁琐备课的流程,因为思维导图涵盖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教师只要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延伸和扩展,就可以将涉及的内容讲解完成,可见思维导图不仅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注重教授给学生学习技巧和解题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学生如果可以有效掌握,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
1.4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思维导图的模式参考的就是大脑的放射性思考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出自身思维拓展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过分关注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1教学理念滞后。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能适应“知识传递者”向“学习促进者”角色的转变。同时,在落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2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整个生物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情况
3.1在记笔记中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不断拓展和记忆的延伸,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脉络结构。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有计划、有方向的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笔记的记录,锻炼学生课堂的专注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教学时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学习教师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脉络构建时,要由点向线、由线到面地进行知识的扩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知识框架构建的关键点和中心,逐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结构构建。
3.2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预习中,可先引导学生浏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之后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地表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就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而且重点突出,在思维导图所构建的知识网络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例如,在“走进细胞”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之后以细胞为核心词汇,整理每一个小节的主体内容,并作为第一中心内容,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节内容,找出第二主题,并逐渐将本节内容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将自己在预习中的难点、不懂的地方做出明确的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思维导图的应用,能提升预习的效果,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3.2课程准备、教学流程中的应用
课程的准备阶段不仅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理论归纳整理、推导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对此,教师可根据思维导图的理论内容、应用方式进行课程准备,并根据教学单元、章节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制定。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教师可增加思维导图的详细程度;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但在知识归纳、分类以及推导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不足项目进行思维导图的合理制定,使学生在合理思维导图设
置中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植物细胞的特点进行思维导图设置,同时设置动物细胞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分层、推导过程中进行对比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提高理论知识的记忆、推导以及对比。
3.4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课前的预习以及课上的学习,生物教学的开展只进行了三分之二,当然剩下的三分之一自然是课后的复习。教师一直都有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常就是对课上学习到的内容的总结,所以学生需要认真地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很多时候,教室布置的课后作业内容较多且分散,不利于学生的总结和巩固,所以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例如思维导图的布置,高中的学生学业繁重、压力较大,教师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压力,少布置一些训练题,主要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进行记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将框架记住以及每个部分的重点掌握,课后的训练题也可以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回忆知识,比如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哪些结构,学生会回答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等,当学生全部回答完毕之后教师针对细胞膜或细胞器再展开导图式复习,当完整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各个结构之间的联系,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框架,逐步完善优化思维导图,实现思维导图的有效转化,从而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3.5指导学生自主绘制
师亲自带领同学们构建思维导图,这是一种基于基本的课堂知识进行的思维发散,也是对各类知识点进行的深度的关联。这样的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在期中、期末复习、高三总复习中进行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关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知识要点的回顾与复习探究中,老师给大家设置了一个课题:既然生命体具有调节功能,为什么我们还要借助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根据生命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可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文化体育事业等的发展提供哪些参考和启发?在这个题目中,老师是希望同学们能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构建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围绕这个问题,老师带领大家去逐层构建思维导图。比如:为什么人们生病了不能仅借助自身的生命活动来调节,还需要借助药物甚至医疗设备?在这个问题上,结合课本知识,同学们给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就像壁虎的尾巴能重生,人却不能,这是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质,不是无所不能的。
(2)医学手段的介入,很多时候也是在调整、改善人体的调节能力。同学们还列举了一些医学现象用来佐证这个观点,比如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液;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等等。
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构建的思维导图,内容并不拘泥于某个章节,而是围绕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系统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展,它的内容不是在课本上直接就能查到的,而是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这样的教学更具实用价值,符合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生物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让它与生物课堂进行更好的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初探[A]. 李晓霞.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C]. 2015
[2]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A]. 胡小昱.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6
[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分析[A]. 黄丽娟.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 2017
[4]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A]. 贾建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