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龙
前郭县长山镇那嘎岱学校 高级教师 初中语文
现代化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科学工作者技术与现代教育工作者思想工作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把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作文修改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却大多是看看分数了事,很少有人去思考错了什么,为什么错,然后自己动笔修改文章。但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评改之中,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作文评改,是指在信息技术网络上开展学生作文互改点评活动。在作文评改课上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对封闭的静态的传统作文评改方式的大胆突破,能充分展示作文评改教学的创造魅力。
首先,信息技术为评改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网上交流方式,实现作文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不仅人人能够参与课堂教学,赏作文、析作文、议作文、评作文,而且还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
其次,它提高了教师个别化教学的程度。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不影响其他学生的评改活动。这些都是传统作文评改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例如对范文的点评,过去教师评议范文是将范文宣读一遍,然后师生评论修改,这样往往出现个别学生思考、议论,大部分学生“侧耳倾听”,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在信息技术评改课上,教师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通过信息技术系统显示在学生的屏幕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有问题的方面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这种评析作文的方法,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
在信息技术的教室里,学生可以调看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依据教师给出的目标对作文进行评改。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一边看着同学的作文,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哪些句子写得好,哪些词语不恰当;结构有什么问题,选材是否得当……还可以利用希沃的电子邮件、电子举手、作业提交等形式开展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调动大家评改的积极性。这样的修改,每个同学既要认真负责地指出别人文章的不足,又都得到他人的关注,获得众多的建议,吸取别人的优点,便于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监控系统中对学生操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信息技术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再次,学生还可以体味作品发表的成功喜悦。 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的欲望。可是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除了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在班上宣读或张贴外,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完以后“深藏闺中无人识”,除了教师之外再没有其他读者了。长期以往,学生无法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喜悦,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被削弱,以至湮没。现代信息技术评改则不同,学生的作文一旦写完,也就可以在信息技术平台上交流,任何人的作文都得以传阅,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发表的喜悦。这种资源共享的成功喜悦,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写作心态并乐于写作。
当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作文评改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学生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或者打字速度不够快,则可修改评议用两个课时进行,反之,修改和点评可以一气呵成。
在操作课进行当中,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必须要做出明确的回答,不可含糊不清。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评改,通过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认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这样的作文评改过程,能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交流增强,突破了传统的背靠背或面对面批改的局限,通过大家互改、作者自评,全班学生都充分参与,受到修改作文的具体指导,受益匪浅。这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的那样: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在一定情境里,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协作,积极思索,积极表达,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