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资源在创设小班自制游戏棋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黄 欢
[导读] 福建省三明市享有“绿色宝库”称号
        黄  欢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幼儿园,365000

        摘要:福建省三明市享有“绿色宝库”称号,景色优美、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进一步探索三明本土资源与幼儿自制游戏棋相融合的方式,本文根据三明市本土文化资源,挖掘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内容,具体结合三明沙县湿地公园的元素,以“沙县湿地公园旅游游戏棋”为例,本文阐述了开展本土游戏棋做足了前期调查准备、立足本土及幼儿实际对棋盘的变身、设计与合作。本游戏棋应用于幼儿小班教学游戏,丰富了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培养了幼儿爱自然、爱家乡的美好品德。因此,本文对幼儿自制游戏棋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小班;自制游戏棋
        
        本土文化是传统习俗和历史文化结出的硕果,凝聚着当地人文沉淀的结晶,具有地域风情,并且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阐明,滋养文艺创作和贯穿教育始终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艺创作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能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推动力,因此,本土资源与自制棋教学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自然生态教育课程。
        相对于其他户外游戏,棋类游戏不受场地限制,玩法多样有趣,更适合幼儿入门。在下棋对弈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方式,能够增强独立思考、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适合幼儿智力开发的棋类游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成人与幼儿一起下棋互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交流,而且能让幼儿从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文化。本园现阶段实施《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围绕三明本土资源,主要研发具备文物古迹、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元素的游戏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具体课程实践中,教师充分挖掘三明本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游戏棋,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自制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供幼儿自由选择,让幼儿在下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本土资源。
        一、“棋”思妙想,做足准备提高兴趣
        (一)前期调查与宣传
        在设计棋类游戏之前,我们在小班中进行充分调查,比如,开展“你知道哪些棋类玩具”问卷调查,家访过程中与幼儿的交流,以及班级区域活动中的延伸环节等。调查发现仅有少数幼儿接触过棋类游戏,并且停留在浅显的认识层面,比如只认识如飞行棋、五子棋、围棋等常见的竞技棋,了解的棋类游戏较为单一。在向家长宣传本土自制游戏棋的知识,以及自制游戏棋能起到的作用时,很多家长表示,没有接触过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棋类游戏,甚至对于本土文化知识的也知之甚少。
        (二)环境创设与渲染
        环境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学习与获得相关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前期调查的结果,我们在班级走廊创设了棋艺区,充分利用外墙、桌面、地面创设棋盘,这里不仅展示着教师自制的各类游戏棋,也摆放着家长收集来的游戏棋,比如动物棋、五子棋、颜色棋等,墙上还黏贴了详细的下棋规则、骰子的分解图和各式各样的棋盘等。目的是引导小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并与材料互动,激发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和初步了解。
二、“棋”趣横生,立足实际寓教于乐   
        (一)立足本土,挖掘本土旅游文化
        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在日常的谈话中了解到,爸爸妈妈周末会带幼儿到沙县湿地公园游玩,听着孩子们聊着自己游玩地公园的趣事,从而有了设计棋谱的思路。
        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棋类游戏中,既能丰富棋盘元素,又能够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本土风情和人文意蕴。之所以选取三明湿地公园作为棋盘的素材,是因为湿地公园是三明旅游景点中一张亮丽的名片,整体环境优美,景观各有特色。湿地公园景区设置“一道八园十六景”。“一道”:即通过水系脉络串联景区的游览线路。“八园”:即揽月园、闽学园、游乐园、民宿园等。“十六景”:即平湖泛舟、幽情小岛、理道溯源、艺圃新园等。
        根据上述的各个景点,教师多次实地参观公园,对看到的风景加以深入思考,将风景特点运用到棋谱设计当中。由于小班幼儿不识字,所以侧重于用简单、清晰的图片来展示棋盘。教师设计了一节语言讲述活动《奇幻的公园之旅》,将参观时拍摄的图片投放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图片内容,回忆湿地公园的游玩路线。


        (二)立足幼儿,根据年龄特点设计
        小班幼儿对棋类规则的理解大多局限于最基础的水平,传统的象棋、军旗、跳棋等棋类棋盘路线错综复杂,下棋规则对幼儿来说也难以掌握,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注重游戏过程而不关注结果,容易被外部事物吸引,所以在设计自制棋时,要重在增添童趣,培养孩子的下棋兴趣。
        1.棋谱的变化。以沙县湿地公园的“一道八园十六景”为棋盘轮廓,以“一道”为棋的主路线,棋盘简单清楚,线路简洁明了,根据真实的游览顺序,将“八园十六景”依次排列在棋谱中。棋盘以蓝天为主背景,配上绿树突显绿色旅游的主题,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因此,棋谱一展出时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湿地公园门口有一个大大的石头,有个阿姨在那卖吹泡泡。”、“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水池,我和妈妈在那里划船。”、“里面还有一个高高的滑滑梯”。
        2.骰子的变身。如何打破常规,吸引幼儿的注意是一个十分值得研讨的问题。传统的点数骰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过缺乏趣味性,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后,组织幼儿展开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图形、物品可以代替骰子上的点数时,有的说:“用小花代替,有几朵小花就走几格”,于是有了“小花骰子”;有的说用笑脸和哭脸代替,笑脸前进一格,哭脸停在原地,这就有了“表情骰子”;幼儿的想法变成有趣的骰子,极大地增加了自制棋游戏的趣味性。
        3.棋子的变形。下棋时棋子被操作的频率较高,设计好棋子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鞋子”形状的棋子,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设计“人物”棋子,将男生女生的图片黏在瓶盖上,增强幼儿的参与感;收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小模型,纷纷加入到棋子的“大家庭”中,进一步充实棋子的多样性。
        4.规则的更新。许多游戏棋都有2条或2条以上的规则,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连1条游戏规则都很难遵守,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改变了游戏规则,因此在棋谱设计上,我们摒弃了游戏规则,让幼儿自由下棋,先到终点着为胜。在棋子的投放上我们也加以控制,幼儿刚开始接触棋,连棋子如何摆放都不清楚,一下投放太多棋子,幼儿无法接受,所以我们只提供每人 1 个棋子,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等慢慢熟悉之后再逐个添加。当以上内容幼儿都掌握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发现下棋时的问题逐步尝试制定游戏规则。
        三、“棋”乐无穷,家园合作提升水平
        (一)欢乐假期,增强本土文化切身感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生态自然的景观空间,是家长带孩子游玩的好去处。我们请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去沙县湿地公园游玩,让幼儿实地欣赏色彩斑斓的花海,切身感受公园的独特风光,深入了解本土的自然生态文化。游玩过程加深了幼儿对自制棋元素的体验感,激发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家园共育,挖掘资源促进活动开展
        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定期将教师自制的游戏棋向家长进行展示,并投放到“棋艺总动员”棋艺室中,利用每天傍晚离园接送时间,让家长与幼儿参与半个小时的亲子对奕活动;同时,为了发挥家庭指导的优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棋盘漂流”活动,将教师自制本土游戏棋以“漂流”的形式,鼓励家长带回家,利用闲暇时间与幼儿一同下棋,将棋趣向家庭延伸,做到让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实施“棋盘漂流”的过程中,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访、家访、放学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在家下棋的情况。此外,家长还参与到游戏棋的设计研发,通过命题、半命题及自由创作三种形式进行三明本土游戏棋的原创设计,并进行展示交流。家长提供的原创素材为棋类设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家园之间的积极互动,使棋类特色课程被家长接受与喜爱,促进幼儿园更有效地开展棋类课题研究。
        经过小班一个学年的实践,从刚开始的个别参与到现在多数参与,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棋游戏中的本土文化越来越了解,不仅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棋类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本园将继续开展本土自制棋游戏,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棋乐无穷”,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幼儿园棋类游戏初探[J].才智,2011(10):113.
[2]王萍.创意无限的幼儿自制游戏棋[J].幼教天地,2019(10):97-98.

课题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校本研究课题“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9-9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欢(1992-9),女,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中小学(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