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娟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 713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和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本课例语篇为高二练考试卷中的一篇完形填空,该文章通过记叙“灯”对人生活的影响,从而有感而发——比物理灯光更重要的是人性之光。文章前两段记叙,后两段议论,课例重在探讨如何帮助学生立足语篇,快速抓住记叙要点,梳理议论难点,掌握记叙与议论间的映射与关联,理解“议从叙中来,叙为议而叙”这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学会利用语篇模式,快速理解全文,定位答案,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一、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准确把握语篇结构,明确语篇脉络。
2、学会通过记叙文五要素理解故事发展。
3、利用思维导图理解议论与记叙间的映射。
4、基于语篇分析进行写作,巩固语篇知识,深化主题认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方法
1、在文本解读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关键信息进行快速梳理和准确理解。
2、在问题解决环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记叙与议论之间的映射与关联。
3、在习题讲解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考查的关键点,应用语篇知识做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结构特征和整体理解语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创设主题情景,运用问题启发思考
T: If the light in our classroom is cut off, what’s your feeling?
S1: I would feel scared because I’m afraid of the darkness.
S2: I would feel bored and upset for I can do nothing without light.
T: How can you fetch some water in the darkness?
S1: I would walk to the kitchen carefully.
S2: Maybe I would bump into the furniture in the dark room.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主题语境,让学生快速过度到本语篇语境中,通过对话重组语篇中相关词汇,从而自然生成目标语言。
核心素养提升点:思维品质——发散思维能力。
Step 2:整体性理解语篇
以第三段“That evening I discovered...but even more necessary...”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快速判断本文语篇结构为夹叙夹议,前两段为记叙,后一段为议论。
1.聚焦记叙要点
复习旧知识,引入记叙故事五要素并找出本语篇前两段记叙部分的五要素。
The five key elements of a story:
①Setting:While attending a conference...
②Beginning:Overhead light was burned out...
③Development:No switch and the lamp didn’t work.
④Climax:Curtains have no drawstring...stumbling...
⑤Ending:Finally a desk lamp worked...
Conclusion:Without light, people’s life would be difficult.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对语篇意义和信息层次的整体把握,通过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信息的查找,进一步掌握语篇布局,理解记叙中映射的言外之意,从而得出结论--没有光,人类生活将变得举步维艰。此处的“光”一语双关,既可以指物理光线,也可以指人类精神之光、人性之光,为后面的议论部分做好了铺垫。
核心素养提升点:思维品质--判断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分析语篇结构,处理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
2.聚焦议论宏观布局
表3:查找议论主题、支撑观点及最后结论
Theme :Light that shines from people is more necessary.
Supporting Details:For many people: World is a dark and lonely place.For you: Offering light means offering a beacon of hope and encouragement.
Conclusion :There is no enough darkness to put out the light of a small candle.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议论主题的展开方式,理顺主题句与支撑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进一步深化作者弘扬人性之光的内涵。
3.聚焦记叙与议论间的关联与映射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示了记叙部分与议论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二者相互映射又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关注记叙、议论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议从叙中来,叙为议而叙”,为今后处理类似文体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提升点:思维品质,利用结构图分析、概括并整合信息,推理语篇信息之间的逻辑性、条理性。
Step 3:读后难点解析
1.教师要求学生以填空形式补全文章,重新审读文本,然后核对正确答案,教师直接阐释错误率较高题项。
设计意图:采用直接“盲填”完形的做法,有效训练了根据语篇语义选择恰当词汇的能力,同时将词块学习与语篇理解相结合。
核心素养提升点:思维品质——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
2.小组讨论
Can you use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Light shines form people is necessary in our life.”? (描述时注意故事五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人性光辉的事例,练习使用本节课所学,有助于学生深化本节语篇的情感教育,使语篇学习从输入走向输出。
核心素养提升点:文化意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能力——克服交际中语言障碍,维持交际。
反思:本课例最大亮点在于重视语篇教学在习题讲评课中的作用,完形填空20个空,看似繁多无序,实则一脉相连,因此,本课例从宏观组织结构入手,训练学生从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教师通过搭建不同支架,让学生逐步丰富体验,适时反思归纳,缓解了学生答题时的畏难情绪,提高了理解语篇的敏锐性和运用语篇的灵活性,整节课围绕“人性之光”这一主题,使得所有知识、技能、探究、策略和思维等学习要素有了内在的线索和灵魂,讲解时有的放矢讲重点,重点讲解易错点,避免面面俱到式的习题讲授,确保了讲评课的效率和效果。最后的小组讨论活动,是对习题语篇的二次利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并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