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看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刘昕蓉
[导读] 本文通过文献比较分析了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

        刘昕蓉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比较分析了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几个国家近阶段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总结出如下几点相通的特征:将个体品格的培养作为为发展目标,鼓励创新的教学活动,新技术在学生课内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挑战;特点;趋势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in Four Major Countries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r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its and tend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the U.S., Japan and China is presented to state their similar goals, 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individual character formation is the primary goal;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encourage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to students in-school activities is a crucial player.

        ey Words: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challenges; characteristics; tendency

概述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充满挑战与希望,变化与革新的时代,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认知和学习领域的新科技快速发展,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得到推崇,国际化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也面临新的挑战。高校的传统功能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新的需求。合格的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开始尝试创新的方法,培养人们来适应复杂而竞争性强的环境,并通过创造自己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生活,来进一步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本文选择英国、美国、日本、中国这四个国家为东西方高等教育的主要代表,来比较分析其时代发展特色及对策,从而引发对高等教育目标、策略及实践的系列思考。
        
        
新时代英国高等教育特点
        英国大学的传统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中世纪教会也不会干涉大学。在现代社会,国家政府不会直接控制大学,英国校长和教师的自主权相对较大。
        由于英国大学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展,社会中开始讨论英国大学在学科应用方面出现的问题(Benson, 2015),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学院建立,后来陆续建成系列新学院。这些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重视技术教育,但是没有学位授予权。后来,学院重新合并为大学,成为“新传统大学”。20世纪初,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形成单一的传统型系统,特点依然是重学术轻应用。现在,英国已经完成高等教育管理市场化,扩大招生。除了学费来源,大学也可以从企业、商界获得经费,同时利用评估、立法手段进行管理。(Pan, 2013)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认识到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很多学科开始向实践方向发展,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在英国,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最重要的消费者,他们的个人诉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不仅希望得到一个学位,还期待得到更多的回报,面对英国学生的新需求,英国大学的重点举措如下:1)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和实习机会。2) 重视国际化办学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多文化实践机会以及提供多语言环境训练。因为有国际化经历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有创新精神,并愿意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发展。3)学生们发现中小型的公司更有助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英国的一些大学如诺丁汉大学,Loughhorough大学和林肯大学都与当地的新兴企业有着很好的关系。4)提供多样的课外社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Trought, 2016)

新时代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最初,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大学,沿袭了英国的传统大学模式,以神学院的道德教化目标为主。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862年颁布了《莫雷尔法》,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各州得到政府赠予的土地,积极兴办大学。“1862年代的《莫雷尔法》大大刺激了州立大学的建立,这些院校被称为‘获赠土地的大学院校’。”(Gamage, 2003:186)大学的主要社会功能体现在为农业工业发展服务,并适应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美国现代化公立大学体系形成。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凡海星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就是“大学要忠诚地为社会服务”。
        与此同时,很多美国学者及校长留学德国,并把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带入美国高等教育改革,重心从使用规定内容进行道德教化转向允许教师教授自己研究的内容,并赋予教师更大的学术自由。而后来美国大学受到欧洲“博雅教育”的影响,经过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改良,在大学中设立“通识课程”,其信条是“让任何人获得任何学科的教育”,至今影响着很多国家的大学改革。
        “后来,美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大学体系,具有很多创新特点,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多元、最活跃、优势显著的高等教育体系。(Gamage, 2003: 183)”美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是密执安大学(185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876年)被公认为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有些文理学院,如密歇根州大溪流县的加尔文学院Calvin College,专注于本科教学,并致力于将学术优势与基督教精神结合。而有些大学则只培养研究生,如克莱蒙研究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位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市(Claremont),是一所专门提供研究生及以上级别课程的私立精英级大学。
        20世纪初,美国开始创办2年制的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提供多样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来满足社会的需求。“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大学的形式发展多样。” (Gamage, 2003: 186)
        进入21世纪,美国大学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多大学生开始意识到个人价值与发展的重要性,选择规模人数较小的学校可以保证学生在校的关注度,并可以得到教师的全面指导。2)针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紧缩,美国高校的收费学校中大学生贷款额度持续高涨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讨论的重点,美国的大学的公共福利特点遭到质疑;3)随着大众网络公开课程(MOOCs)电子教室的出现,教学和研究中的新技术引发了关于这些技术在发展和使用方面的新思考。4)大学和政府的协作被提到日程,自下而上的自觉自愿式合作方法要比自上而下的管制更具有可行性,也会持续保证高等教育中各个利益体的不同利益。

(Stein, 2014)

日本高等教育的特点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大学效仿法国,1871年设立文部省,1872年颁布《学制》,实行“学区制”,中央设立大学,各府藩县的中小学,由大学统一领导。1886年明治中期,高等教育改革,3月1日的《帝国大学令》,确立了“教学和科研”为日本大学的主要目标。到了1940年,日本有7所综合大学,46所私立大学,121所专门学校,日本建立了符合本国经济政治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
         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新报告《日本高等教育的未来》。报告对日本从2005年到2015-2020年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全面的设计”。总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这个“知识型的社会”,高校应该在配合发展国家策略的同时,加强个人才智发展; 2)应该开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体系及政策的综合潜质,政府要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多做实事,如:A.合并国家大学;B.引入可认证的评价系统;C.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D.扩大竞争性资源配置。3)日本大学从过去的服从“国家的教育计划及各种规范”慢慢过渡到“通过政策指导来发展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实现从行业化,专业化到注重综合能力与完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转变。(Japanes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2011)4) 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并开始逐渐改变规章制度,以从内外两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AOKI, 2005)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刚刚开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满怀教育自主的理想,北京大学的校训至今为中国人所推崇,归于其中的浓厚的人文色彩。那时中国有很多私立大学,教会大学。五四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已与拯救国家启蒙思想的动机密切结合起来。建国后各个大学开始合并,解散教会大学。建国初期模仿前苏联高等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是为职业目标做准备,高校更像是一种国家机关(Pan, 2013)。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强调高校的自主办学,赋予高校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为富有创造性的高校更符合时代的需求,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德国和美国的“通识教育”也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一些著名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或厦门大学作为先驱,开始试验引入“通才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中国高校的主要特点如下:1)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大学依然选择了实用主义道路,表现在比较强调技术、经济学和自然科学。许多大学直接与企业合作,并发展自己的企业。2)中国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加强,目前全国拥有443,000名留学生,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政府也一直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留学生和学者去海外高校学习和进修。最新提出“双一流大学”,计划到本世纪中叶,将有40所大学达到国际标准。 3)中国大学的开放政策和学术自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推行中国价值观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及个性发展;(University World News, 2017) 4)同时,中国大学的教化功能开始弱化,社会更需要高校提高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认为可以通过科技变革和应用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
        
小结
        新时代的特点已经开始赋予高等教育一些新的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一些变化。本文对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几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变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们在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并论证了这个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几个突出特征:
        1)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开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育人目标,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已经成为过去,对个体品格的全面培养是促进全社会进步与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2) 认知的对象和方式越来越多元,高校教师的身份和职能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应该具备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鼓励创新的教学态度。
        3) 高等教育中个人成长和个性化指导的需求更大,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个人影响力的发挥,保证人们更好参与民主生活,并间接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和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教学中的合作会为成人学生提供支持和动力,来达成自己的生活目标,从而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社会和世界的发展。教学中需要持续的,适应新需求的改革,这种改革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构建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之间健康持续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双方,个人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AOKI, Kumiko. (2005). Japanese?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 in the?21st?Century: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Studies. Volume 2005. (available at http://www.japanesestudies.org.uk/discussionpapers/2005/Aoki.html)
Benson, Arthur Christopher. Edit. (2015) 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 Harbin: Heilongjiang Educational Publisher.
Gamage, David T. & Mininberg, Elliot. (2003). The Australian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Key Issues of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Higher Education. 45: 183–202.
Pan, Maoyuan & Wang, Weilian. (2013). On Higher Education. Xiaman: Fujian Educational Publisher.
Stein, Sharon. (2014). Book Review: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3rd edition.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60, No. 2. 427-431
Trought, Frances. (2016). What Makes a Good University in the 21st Century? (available at https://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0/what-makes-a-good-university-in-the-21st-century/)
University World News. (2017). Will This be a Chinese Century in Higher Edu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article.php?story=201712160437543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