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写作课延伸出去 ——浅谈低年级常态写话指导课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梁嘉颖
[导读] 低年级写话中学生常出现写作空洞
        梁嘉颖
        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低年级写话中学生常出现写作空洞,内容千篇一律的情况,低年级教师应当做好常态写话指导。本文从常态写话指导课谈起,总结出常态写话指导应当遵循儿童的写作规律,以广泛阅读为抓手,坚持建构写作话题以提升孩子的写作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 写话指导   写作兴趣   观察习惯  阅读土壤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写作水平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写作教学放在低年级来讲,则是说话和写话等能力的培养,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重要过渡阶段。低年级的写话能力、观察能力强,对于其在高年级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能否运用更好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的特性,教师的教只能为其明确一个方向,因此,在低年级常态写作指导课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观察习惯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乐于表达,甚至延伸到课外广泛阅读上去。
如果说,教授写作方法和观察技巧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那么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表达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阅读的沃土中去则显现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这两者的相结合下,笔者在班级教学中尝试开展了“树”的儿童诗的创作、“猴子和桃树”常态写话题型和读写绘指导。
在低年级的常态写话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的不知道填什么,不明白怎么写具体,这些均是学生写作表达不明确,思路未打开的表现。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提升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入手。
一、文本依托,情境延伸,建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基于此,笔者根据教本中《树之歌》一课进行儿童诗的拓展写话训练,借鉴薛瑞萍老师的《我的写作课》一书中对于树的幻想一课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树林里的树的猜想与创作。[1]《树之歌》作为孩子们刚刚学习完的识字课文,他们脑海中所建构的情景依旧清晰。同时在写作课中,笔者又投入了新的儿童诗作为话题的补充,加之生动形象的图片,儿童脑海中对于树的话题很快就建构了起来。
树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熟悉的话题,如何更加有创造性的表达呢?教师提供了儿童诗作为范文,让学生从中明确到,原来可以这样说。继而生发讨论热情,不断地鼓励学生表达你认为树林里的树都在干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讲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适时引导学生写下来,写出自己刚才说的话,则成为孩子自己创作的小诗。


好的常态写话指导,还是需要教师依靠教本,依托文本,帮助学生建构合适的话题,充分建构好话题之后,学生的思维有所拓宽,写话才不会无从下手。
二、找准支点,联系生活,依图联想
        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的下一秒钟,思维又飘到了哪里。写话不应该限制孩子的想象,更不应该规定格式,否则孩子们写出来的文字则毫无活力可言。在常态写话指导中,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对图进行有序的观察,依靠图片进行联想,从而生发语言。在“猴子和桃树”一常态写话指导课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具体细致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图中的细节,抛出疑问,“看到了桃树?”“怎样的桃树?”“猴子看到桃树会怎么样?”等串珠问题,引发学生学会依图联想,生发更多具象的灵动的语言去描绘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教师不能够每一幅图都进行看图指导,只能够从点带面,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依图联想,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空间,写出真情实感的语言。
三、阅读土壤,尊重个性,创意表达
        写话是低年段学生阅读素材的反映,没有广阔的阅读土壤,则没有茁壮的硕果可言。因而,附着在低年级常态写话指导下的,应该是班级阅读氛围的培养,与此同时,开展合乎学年段的读写绘的创作的常态写话实践性活动。绘本阅读教学也是写话教学指导的一个分支,在教师讲授绘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绘本感知了语言,读懂了图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文本的印象,同时也建构了写作的话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恰当的提出关于绘本的延伸性问题,比如《我有友情要出租》中的课后练习,从绘本中,你能得知大猩猩还能不能找到朋友?学生迅速的观察出来了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课后读写绘作业的一个思路。学生继而图文并茂的创作《我有友情第二次出租》的读写绘作业,提升思维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结合图片和阅读信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创作和表达欲望。
        与此同时,在读写绘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收集,读懂文字的过程,在吸纳阅读土壤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借鉴,从而激发思维,学会表达。
        综上所述,低年级的常态写话指导,需要教师以常态阅读为抓手,在不断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同时,坚持指导学生对于写话的观察能力和自我建构话题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和阅读中获得快乐,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写作表达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亲近母语研究院.我的写作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