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华
重庆市巫溪县宁河初级中学校 405800
摘 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这充分说明了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社会意义。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可惜学生体质在下降。且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在近年下降速度加剧。近年来,我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工作,不仅加强了教育投入,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加大了体育中考的力度;学校也通过开齐开足体育课,开设体育兴趣活动课,开展大课间,学生社团等常态项目为学生体质健康保驾护航。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学生体质水平下滑的脚步。
关键词: 学生 体质健康测试 下降 责任
前言:由于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的存在这层紧密的联系,所以当学生的体质出现下滑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了学校体育,也首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体育。可是学校体育真的应该、真的能够承担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责吗?学校体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学校体育不能,也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份责任。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很多,我作为体育工作者,在此主要来谈谈学校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有多大责任。
一、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这些方面应改进
(一)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风气
学校和家长看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而对体育和身心发展重视不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智育效果,看体育荣誉的少,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抓的很紧,而对体育仅仅是上好体育课而已,没有什么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措施和办法,让学生自由活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风气,对学生体质下降,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难以保证
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肥胖比例增加等情况表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一方面有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不合理,三是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四是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五是教师随意拖堂、课下辅导、补课或学校其他一些活动挤占现象严重,使学生没有时间走出教室,没有机会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
(三)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调、竞赛缺乏吸引力
成功的学校体育离不开有创新思想、具备科学教育知识、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让学生有兴趣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面对发展变化的形式,按照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和竞赛充满趣味性和人文情怀。
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责任也不全在学校
(一)学校体育不能,也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份责任
既然说真正能够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那么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全在学校体育教育吗?也就是说只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好了,学生的体质肯定上升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
上好体育课,利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我们完全能做好,也必须做好,对此责无旁贷。而对于强化课外锻炼,这项任务就不能完全压在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上了。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和6小时,目前教育体制下,留给我们体育教师做文章的时间一般只有“每天一小时”,正如教育部提出的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况且这里的“每天一小时”还包括了体育课的时间。
(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还在于社会、政策、家庭、学生自己等多方面因素。
1.家庭方面
(1)看重考试成绩,轻视体育锻炼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他们只重视孩子的数理化成绩,轻视孩子的体育,只重视孩子的升学,轻视孩子的锻炼。
(2)过度骄惯溺爱,忽视孩子健康
目前,城市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毛振明教授说:“其实现在学校体育很大程度上是在还学生在儿时所欠下的体育运动的债”。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由于独生子女的自身因素和家长过于偏爱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受阻,各方面因素使青少年体育运动大大减少,导致体质下降。
2.学生方面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外因,而青少年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则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内因, 2005 年有关部门对全国 10 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 66% 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 1 小时,近 24.8% 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 60.4% 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 74. 6% 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 28. 9% 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分析表明,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学校体育仅仅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我们不能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一味归咎于学校体育!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学生的体魄强健。
参考文献
[1]李井平.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3,(5)
[2]李小伟.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公布[D].中国教育报,2003,11,12
[3]王道俊.《学校与家庭》[M].人民出版社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