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梅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也应当指向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育创新,围绕着我国新业态、新形势、新产业需要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深化转型,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方向转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发展理念。创新已经成为提高质量、促进转型,优化教育形态的重要指向。为了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还要促进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变革。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外语人才质量的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教学,还要更好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情况。高质量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强调一方面满足国家对高层外语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指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推动学生持续性深造,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直观的、真实的和广泛的语言资料,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外语知识、经验与综合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推动学生掌握特定语境下进行有效语言学习方法的综合能力。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1.构建个性化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为培养符合新业态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外语教育已经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着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方向发展。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逐步的融入了跨文化意识,注重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化成的需要,强调在现代教育教学条件下推动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从而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单一的语言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当前技术条件下高校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慕课、微课、SPOC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获得丰富外语的知识,基于良好的网络空间提高学生的外语实用技能。其次,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新型互动教学模式,强调进一步创新师生互动的方式,做到在典型的情境中构建良好的外语互动练习空间,从而达到从更高层次满足学生外语语言学习的需要。可以说学习者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外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更好的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第三,指向个性化的高质量外语教学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不断修订教学目标,强调课程内容与我国的教育战略相吻合,能够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通过主动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思辩力、应用力与独特的创新能力。
2.基于技术进步的外语教学模式创新
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社会经济调整对外人才的需要、技术迭代有着极大的联系。以往外语教材更新需要几年时间,当代外语教材调整频率更快,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日臻完善,教育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外语教学内容更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特征,强烈的指向了时代热点。教师应当围绕新教育新技术补充教材的不足,根据社会对高校高校外语教育人才的需要融入新内容。例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探讨具有领先时代的科技话题,或者融入指向时政热点的英语内容。还可以运用慕课或微课开发的教学资源具有真实、广泛、及时特点的外语学习资料,进一步把书本知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构建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的线下线上统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投入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实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技术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将满足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把前沿内容、直观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情境呈现给学生。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1.构建高质量的多模态外语课堂
课堂是高校培养外语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在课堂上以多种教学模式混合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外语学习需要,进一步把传统的课堂模式与新兴的信息技术融合。首先,做好高校外语教学顶层设计,强调从各维度满足学生的外语学习需要,实现环境、学生、教材、教师的充分配合,既保证物理教学空间的开放性,例如,融入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开展外语学习,实现外语教学资源的充分、全面、针对性供给。又保证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供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强调采用层次化教学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其次,进一步优化语言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维能力三者关系,强调实现课堂活动的优化整合,做到在典型情境中促进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音视频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潜力,充分的发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模式的作用。第三,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强调充分的外语课堂渗透外语文化现象,开发多种交叉课程和边缘型课程,从而健全人才培养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2.开创高质量的实践化教学空间
实践是促进学生提高外语技能,积累学生语言应用经验,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手段。当前,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还要从课内走向课外,进一步构建多维度紧密合作的英语教学空间。首先,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发挥高校专业外语教师的作用,还要构建校企互动的合作教学模式,基于典型的职业环境来培养高校外语人才的英语技能。首先,探索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有效教学方式,优化配置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保证每学期都为学生安排校内外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外语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构建校内外实训比赛体系,给予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鼓励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投入到团队型、比赛型、创新型实训活动当中,形成一种浓厚的比学赶帮氛围,从而在群体学习中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第三,还可以采用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强调企业专家来校讲学,发挥企业专家对培养外语人才的辅助作用,这样更助于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资源配置,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3.构建信息化的高质量课堂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外语教育应当具有资源丰富、虚拟现实、人机互动等等现代教育特征。因此,高校外语教育人才培养还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大量采用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生动、直观的教学空间。具体可以采用VR技术建设现代外语课堂,从而满足学生虚拟外语练习的需要。其次,开发私人自主学习空间,实现碎片化外语教学与课堂的充分互动,进一步具有时代特征,有热点事件的内容融入到外语课堂。进一步借助SPOC模式,微学徒模式、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和Web Quest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要。第三,新时代的外语课堂信息化发展还要融入大数据技术,强调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进行数据分析,促进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个性化反思,这样才能修正学生外语学习的具体问题。
结论: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培养必须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深刻变革。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具有实践、直观、互动的特征,强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集中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外语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
[2] 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 文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7-101.
东北石油大学2020年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