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以BIT创谷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赵方 郝佳馨
[导读] 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赵方  郝佳馨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0081
                                                                                        
        摘要: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应以培育创新型人才为重要目标,坚持系统规划,优化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和制度保障,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协同型综合育人平台。
        关键词:高校 科技创新基地 功能定位  实现路径
        当前国际竞争错综复杂,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加强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整合创新创业优势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培养勇担复兴大任敢闯会创的领军领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基地——BIT创谷为例,探索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实现路径和发展启示。
        一、BIT创谷的建设背景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立已有11年,该基地致力于培养机械类创新实践人才,在过往的11年中,北理工大学生智能车队、节能车队、燃油方程式车队、电动方程式车队、巴哈越野车队、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BIT创谷进行学习和实践,每年常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超过300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立11年以来,累计培养了3000多名大学生赛车队队员。实践育人硕果累累,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中国大学生(燃油)方程式大赛唯一的两连冠,获得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唯一的两连冠,2018年中云智车团队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多年以来,出色的比赛成绩得到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2018年起依托良乡校区综合实验大楼建设新型科技创新基地——BIT创谷,目前已经入驻科技创新团队队员387名。
        二、BIT创谷的功能定位
        BIT创谷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内核,发挥多方合力优势,探索和构建新时代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到实处,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BIT创谷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教师引领、标杆带动’的工作机制,努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探索“本硕博不间断”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师生全覆盖、培养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传承红色育人基因,建立专业化国际化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健全一流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培育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
         三、BIT创谷的功能优化
         1.强化领导和工作队伍建设
        强化党委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领导,设立科创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工作小组领导成员,聘请专家、教授和专业老师担任创新创业团队技术指导老师,设立学生车队党支部和功能型团支部。

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在BIT创谷日常运营管理老师和团队技术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团队负责人选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着重加强对候选人政治素养、纪律意识、统筹协调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科学研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打造一支敢于担当、能打胜仗的学生干部队伍,树立优秀创新创业榜样,形成引领作用。
        2.建立协同型实践育人体系
        BIT创谷继承北理工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优良传统,探索和完善协同型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坚持六个协同,一是推动多个学科创新创业导师的协同指导,二是推动多个学院、书院学生的协同实践,三是推动学院与教务部、学工部、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发力,四是推动学校和企业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五是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场地和器材的协同使用,六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协同共进。通过推进协同实践和合力育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BIT创谷——协同型实践育人平台。
        3.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由于创业生态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属性,管理制度和办法也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应对新挑战新变化,对BIT创谷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设计,涵盖安全研发、队员培养、导师指导、进度管控、财务报销、成果应用、商业赞助、文化建设等内容,坚持全过程育人的原则,从收到学生申请到毕业离校,科技团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给队员制定全流程的梯队化培养方案。坚持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坚持直接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统一。做到周周有交流,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收获。
        4.优化环境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人才成长内因是关键,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影响因素。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场地设计和升级,完善公共服务区、方程式赛车展示区、文化展示区、演讲投影区、荣誉展示区、实验操作区建设。通过举办新车发布会、企业代表座谈会、汽车文化节、科技知识宣讲、荣誉展示墙、队员退役仪式等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强化“爱国担当,坚韧图强,协作专注,驱动梦想”的赛车精神。完善BIT创谷投影区建设,录制科技宣讲视频,举办小型创业讲座,发挥线上线下合力作用,为大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协同型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提供开放包容的文化支持。
        5.加强理论研究推进课程建设
        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效果,通过综合应用协同创新理论、创业生态理论、人才学理论,为协同型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设立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实现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支持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工程实践和学生科技竞赛,开设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指导课、实验选修课。依托BIT创谷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探索年均200人的专业课程规模,课程紧扣国际国内创新前沿理论,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学生是BIT创谷实践的主体,坚持围绕学生配备导师、场地、设备、制度、研发资金,把课程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反哺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BIT创谷的功能实现及其启示
        BIT创谷科技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组织动员1500多名同学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15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学生在国家级科创竞赛成绩优异,2020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北京理工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荣获2020年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总冠军,成为全国唯一的三冠王。北京理工大学翼昇节能车队荣获2020年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全国冠军、季军,本科生在BIT创谷学习实践一年间共发表授权专利11项。
        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2项,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中处于第一梯队。BIT创谷将继续为学生的科研成果推向现实应用而提供专家、企业相关指导和支持,通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协同努力,实现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汇,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空间、平台和资源,促进创新成果的创业转化,提升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作者介绍:赵方,法学博士,讲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主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郝佳馨,工学硕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