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许悦
[导读] 体育在初中教育阶段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许悦
        福建省云霄火田中学
        [摘要]体育在初中教育阶段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对其成长有积极辅助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如何上好体育课成为初中体育教师当下面对的主要问题。游戏教学法以其自身优势深受学生欢迎,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帮助。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推动初中体育教学优化与改革。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初中体育教学需求,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有必要尝试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将游戏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兴趣的同时,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因此,有必要探究如何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辅助学生身心成长
        游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游戏为载体进行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智,从而起到辅助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在此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提升了课堂参与度
        体育游戏本身具有竞技性与娱乐性,对于正处于正常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十分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到体育课堂中。能够改善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印象与认识。在游戏教学法下,教师会以将各种体育技巧巧妙的设计为各种体育游戏,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通常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的通力合作。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能够意识到与他人沟通协作的重要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为了团队荣誉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往往在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为了集体的荣誉感学生也会坚持到底。可见体育游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在课前准备阶段融入体育游戏
        传统的体育课前热身运动单调乏味,在课堂伊始阶段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体育课前准备阶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热身效率,将学生迅速带入到体育课堂环境中,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学生后续参与体育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能力为学生设计热身内容,避免运动内容超出学生身体负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队绿队”游戏,将学生分为红绿两队,当教师喊红队的时候红队走,绿队停;当教师喊绿队的时候绿队走,红队停。每队在走的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的体育动作,可以跑步、蛙跳、高抬腿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热身效果,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1]。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核心,不论是设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上,相比于其他课程学生喜欢这种室外的课程。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是时,要考虑是否具备趣味性。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课堂上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考虑到男生与女生在体能与体力方面的差别。可以为男生与女生分别设计游戏项目。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球类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女生进行排球运动,组织男生进行篮球或足球运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运动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受身体素质及成长环境影响,学生势必会存在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情况,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游戏教学法。同样的体育游戏内容,不同性格、身体素质、性别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参与态度与运动效果。为了确保在游戏教学法下,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情况,尽量设计出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活动。这种个性化定制的体育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将学生分为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要求男女生完成不同的运动与游戏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自身身体能够负荷的范围内进行体育游戏,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2]。
(三)基于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游戏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单是为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想借助体育游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将游戏教学法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难点,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技能性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游戏规则,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推动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进而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以体育课堂中篮球教学为例,篮球运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降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感,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中融入往返跑游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组间运球比赛,对获胜的队伍予以奖励,在此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考验了学生的协调性、爆发力与运球技术,还能为篮球教学增添趣味性,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3]。
(四)课程结束前进行体育游戏
        经过一堂课的运动与游戏,学生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为了帮助学生消除疲惫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帮助学生调整身体状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坐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本堂课知识点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教师的必答题与抢答题。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还能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整理好心情准备投入到下堂课程中[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程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各项体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在课堂中融入游戏元素,能够增添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教学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的体育游戏符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民[1].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用分析[J]. 灌篮, 2019(11).
[2]宋娟. 基于游戏教学法的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构建[J]. 中华少年, 2019(7).
[3]冯雪杉.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 田径, 2019(10).
[4]汪瑞刚.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