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宋英
[导读] 为解决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宋英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668)
        摘要:为解决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模式再创新,教学资源再补充,教学内容再梳理,教学方法再选取,教学组织再优化,考核评价再完善,使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速发展,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服务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育教学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元素一体化设计。依据学校办学定位,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再如课堂教学通过拓展游戏、体育名人轶事等优秀案例,让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思想意识得到升华,课堂活动参与率明显提升。第三做好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成效在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群体活动(学生社团、各种协会)和校内外体育竞赛为支撑,检验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对课程思政思想不够重视。以往体育课程是教师单纯教动作,学生模仿学动作,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满足于体育考试及格,没有灵魂。
        2.对课程思政元素理解不到位。体育育人有很深刻的思政内涵。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任课教师没有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使体育教学形同模仿者游戏,软素质培养不到位。
        3.对课程思政具体落实不到位。学生没有持之以恒的锻炼意识。在课堂上泛泛的学习练习,课后不再进行与体育相关,流于形式。


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体育教学解决问题措施与方法
        1.教学模式再创新、教学资源再补充,在体育知识、技术传授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健康理念、健身方法、体育锻炼科学规律、体育欣赏知识,树立大体育观,通过降低强度增加频度,克服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厌倦,促使学生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形式,培养其自主锻炼的习惯和欣赏能力,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思想。
        2.教学内容再梳理、教学方法再选取,在内容安排、方法运用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案例引入体育人的故事,如振奋几代人的中国女排、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课堂中讲述中国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的拼搏事迹,如姚明、刘翔、叶乔波等刻苦训练,赛场上勇于拼搏为国争光拼搏的先进事例。通过榜样教育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3.教学组织再优化、考核评价再完善,在组织形式、创新考核评价中突出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分组教学自行组队更加明确,通过教学竞赛中队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朋辈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增加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评价标准,内容多元化,重学习过程、重团队协作、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丰富评价手段,逐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还运用网络资源、跑步APP等新技术与传统课堂进行交互,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竞赛与群体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跑步APP等相结合,实现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
[3]课程思政https://baike.so.com/doc/29085957-30565602.html

作者简介:
宋英(1971-),女,广东东莞,研究生,教授,体育教育,523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