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 刘晓颖
[导读]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刘晓颖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摘要: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赋予智慧教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明确了高校的智慧教学目标,创新了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评价等,在理论上构建了高校的智慧教学模式,培养了智慧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慧课堂

        引言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各种改革创新的可能性。深入研究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独特优势,主动应对变化,积极探索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智慧教学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切入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互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存储和应用校园信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提高课堂效果,实现信息数字化的过程。是一套基于大数据,掌握教学信息,分析学习情境,实现数字化教学的智能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
        OBE理念遵循“逆向”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习效果,实现从灌输课到对话课,从封闭课到开放课,从知识课到能力课,从“重学不思”到学思结合,从“重教不学”到主题学习的转变。在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是判断教学效果的基础;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纳入教学活动手段中;强调注重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
        (二)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介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网络传播以及数字化手段的迭代更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入改革和发展,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进了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三)教学环境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智慧教学平台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互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动态数据资源库可以为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内外、线上和线下、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
        二、智慧教学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教学任务与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智慧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具体的教学目标、项目岗位技能要求和问题驱动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任务的具体设计应贴近专业的实际需求,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教学任务的设计还应基于对智慧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设计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结合岗位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教学任务的设计应留出空间,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给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在设计问题驱动型教学任务时,问题的设置应采用螺旋形的方式。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反复地得到提高。
        (二)创新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的“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智慧教学环境相结合,培养技能型智慧人才。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推送图文,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后台查看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评估预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课堂良性互动,实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课后作业评价,回答问题,实现师生互动反馈。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习惯,并利用混合式数字教学平台作为智慧课堂的辅助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在后续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数据推送、测验、师生互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该平台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三)创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衍生数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试结果,收集反馈,做好学习情况分析和课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使用二维码实时扫码签到,节省时间,还能避免学生代签,利用这些后台数据,形成期末考核分数中课堂出勤部分。最终评估结果以数据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业评价。形成性过程化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包括课堂评价、课外作业、项目式作业等:(1)课堂评价依靠学习通APP来完成,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现场掌握程度。(2)课后作业包括两种:线上和线下。线上部分是通过学习通完成的,适用于所有客观问题和部分主观问题。线下部分主要用于绘制和解决具有详细过程的问题。(3)项目式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课题,学生分组完成,然后进行报告交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分评价。
        三、智慧课堂建设基础
        (一)有形条件——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智能化时代改革传统多媒体教室的一种新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化,具有便捷的课堂互动等功能,其概念内涵、具体构成和功能仍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演变。
        智慧教室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物理空间的真实的教室环境。在硬件建设方面,智慧教室通常具有教室周围多屏显示、平台和学生桌椅讨论布局、课堂教学多角度记录播放等功能。在软件建设中,通常是通过对教师计算机和学生计算机的显示控制,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广播、学生通讯内容的定向转播、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远程监控等。
        智慧课堂这些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创新主要包括: (1)师生角色易变。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2)小组讨论式教学。专题研习已经将教师的角色从讲师转变为课堂组织者,组织灵活的学生小组,开发课程。(三)交换课程报告。汇报、交流和评估小组讨论或家庭作业的结果。(4)课堂教学过程的视频保存。保留教学录像,方便教师进行课后分析,不断改进教学。
        (二)网络条件——教学平台
        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云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工具应运而生,为教学活动的时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教学工具基本上具有以下功能: 学习材料(课件、视频、文学等)推送分享、发布通知、答案交流、问卷调查、投票、作业考试等,许多软件平台也有直播视频流。作为课程资源的信息载体和交互式教学工具,它们具有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从而提高学生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使教师能够实时共享课程资源,实时让学生掌握情况,为实现“学生忙起来”提供支持的共同特点。
        (三)师资条件——科学构建队伍
        要构建高效的智慧教学环境,就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应指定固定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在学校层面上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同时聘请专职教师参与分阶段建设、产品体验、技术和应用改造。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院校、专业和学科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的反馈需求,可以使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成果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
        总结
        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对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本文在OBE应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了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过程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智慧课堂和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高校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蒋立兵,毛齐明,卢子洲,等.高校教师应用智慧教室实现教学转型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9(3).
        [2]徐娟.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智慧型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9(12)
        [3]崔亚强,余淇,冯鸟东.论高等院校智慧教学环境中“智慧”的缺失[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3)
        课题来源:本文系2017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写作智慧课堂试点”(课题编号2017zhkt17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颖(1988.11—),女,山东临沭人,毕业于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