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香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第五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168
摘要:当前我国十分注重品德教育,因此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幼儿园教学中,由于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并且幼儿具有较强模仿能力,在这一时期开展品德教育,效果显著。绘本深受幼儿喜爱,同时绘本中也蕴含了大量品德教育内容,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品德教育时,应当将其融入至绘本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阅读优秀品德的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品格。当前幼儿园在将品德教育融入至绘本阅读活动中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品德教育开展。在本次研究中,阐述品德教育融入绘本阅读活动现状,分析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必要性,最后提出优化措施,推动品德教育开展,使幼儿形成良好品德。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阅读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绘本中的内容也能够对幼儿起到一定教育作用。幼儿园当前十分注重幼儿品德教育,幼儿当前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良好的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将品德教育融入至绘本阅读活动中,充分利用绘本阅读的形象性以及情感性,达到品德教育目的,效果显著。
一、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现状
(一)绘本选择不恰当
幼儿园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通常会利用绘本故事中的道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幼儿园在选择阅读绘本时存在一定问题,通常教师会选择自己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开展阅读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幼儿兴趣以及认知特点。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所选择的绘本内容较长,教育意义较为深刻,导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缺乏阅读兴趣,同时也会对导致幼儿无法明确绘本中的良好品德,违背绘本阅读活动开展初衷,导致品德教育开展效果低下。
(二)品德教育与绘本内容相脱节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不能在短期内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品德。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需要将绘本内容与品德相结合,从而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并未将品德教育与绘本内容相结合,品德教育内容与绘本内容缺乏一致性,教师仅采用说教方式开展品德而教育,导致幼儿对绘本缺乏阅读兴趣,同时也无法将改善幼儿品德行为,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二、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必要性
(一)绘本中道德榜样具有形象性,便于幼儿模仿
幼儿行为往往是通过模仿而来,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通过融入品德教育,选择恰当绘本,会引导幼儿模仿绘本中的道德榜样行为,从而实现品德教育。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幼儿模仿绘本中的人物角色,并将绘本中体现的优秀品德进行转化,从而改善自身行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分析绘本中的任务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明确是非对错,继而形成良好品德。由此能够看出,在绘本阅读中,由于绘本中的人物具有形象性,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会提升自我道德品质。
(二)绘本阅读具有情感性,符合幼儿道德判断特点
通过开展绘本阅读,能够引导幼儿情感发展,同时绘本阅读中含有丰富情感性,符合幼儿道德判断特点。将品德教育与绘本阅读相融合,能够提高品德教育质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在绘本故事中,为吸引幼儿注意力,通常会采用较多夸张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幼儿对绘本故事情节以及品德更容易接受,并逐渐将品德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幼儿思想道德的构建与完善。
三、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依据幼儿兴趣以及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绘本
教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开展品德教育,绘本质量将直接影响幼儿阅读兴趣以及品德教育质量。教师在选择绘本时,首先需要依据幼儿兴趣以及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绘本,其次应当选择内容丰富且具有品德教育价值的绘本。同时选择品德类绘本时,教师还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则。例如针对小班阶段的幼儿,教师在绘本选择时可选择内容简单、插图丰富以及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绘本,这部分绘本更容易调动幼儿阅读兴趣。教师在开展品德教育时,可选择《大卫惹麻烦》这一绘本,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针对中班阶段幼儿,应当选择篇幅中等且故事有趣的绘本,并且教育意义浅显,便于幼儿理解。教师可使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这一绘本,从而引导养成爱分享的良好品德。针对大班幼儿,由于幼儿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因此在篇幅上可选择相对较长的绘本,同时具备深刻教育意义,教师选择《天上的帆船》这一绘本,幼儿通过阅读,能够对爱心奉献形成基本认知与了解。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只有选择恰当绘本,才能够推动品德教育顺利开展,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品德。
(二)依据绘本内容,对幼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往往在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理解绘本内容。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分析绘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是非,继而形成正确道德品质,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道德意识,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良好推动作用。在绘本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明确绘本中品德内涵,并对自身行为进行改善,例如教师在选择《大卫惹麻烦》这一绘本开展阅读活动时,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能够明确大卫的行为属于不好的行为,这一行为大家都不喜欢,但是大卫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敢做敢当,这个行为值得学习。并且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幼儿也能够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因此会有意识的规范自身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绘本内容,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品德。
在幼儿品德启蒙阶段,将品德教育融入至绘本阅读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应当依据幼儿喜好以及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绘本,同时依据绘本内容对幼儿行为进行引导,提高品德教育质量,将幼儿品德培养与阅读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佳岚.幼儿园加强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6):129-130.
[2]吴佩聪.幼儿绘本阅读现状及有效指导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0,(09):165-166.
[3]胡静.亲子绘本阅读在幼儿品德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