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作者:李林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对各个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李林
        山东省济宁高新区柳行中学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对各个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发展,因此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目前体育课堂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创新,要能够打造创新型课堂,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要能够分析目前初中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情,探究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创新思维
        体育学科目前受到了各个学段的高度重视,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更容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能够全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学习实践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能力全面的提升。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有所启发。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没有了创新那么社会就无法很好的发展,我们人类文明就不能够取得进步。而任何的创造都需要思维的发展,没有很好的思维自然不能够获得成功的创造。想要成为社会的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如果只知道守旧和故步自封很定只能够成为社会的落伍者。目前科技和经济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也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未来。所以在面对中学生的时候,他们是国家的动量,他们的成长直接关乎了民族的发展和命运,为此这就决定了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批人才,更好的建设国家,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培养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如今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已经不仅仅是只要学会了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学生必须要回思考、会动脑而且会动手,目前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要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关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能够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目前体育教学也受到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进来,那么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去创新课堂教学的环境,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中进行创新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教师需要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内容还有课堂活动这些方面来完成对体育课的创新设计。因为课时的安排原因,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时间不多,那么自然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也因为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科保持一种新鲜感,相比其他的学科比较的向往。而这也为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了铺垫。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在课堂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像是对于特殊时期的女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关照,还有就是遇到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应该采取室内教学的方式等等,为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就是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开展理论知识讲述和多媒体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到体育课的丰富性。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跳远这个项目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关于跳远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跳远比赛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接受实例教育,这样学会能够有所借鉴和领悟,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最后就是要落实课堂教学活动。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以此丰富学生体育课内容,通过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力,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落实创新能力培养,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活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让学生首先可以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落实教学的创新。好奇质疑本身就是学生的天性,所以面对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的解释,能够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也不应该斥责或者嘲笑,而是要积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努力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能够从学生的质疑出发来发展学生的智慧,给到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特意设定疑问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了体操、武术还有韵律操等动作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动作的创编。可以补充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翻等动作。或者为学生介绍一些成套动作让学生学习。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编排成套动作,可以小组合作上台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一定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说是他们的创新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做和敢于尝试。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外在的条件,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然后就是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个性。如果学生的个性还有特长表现的比较的明显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进行积极地培养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创新个性,实现学生创造力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课外的体育竞赛活动,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或者根据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为学生创造开拓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一项活动课,更是一项人文科学,也是一项实用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把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最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光跃.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73,84.
        [2]袁红,刘锦程.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2).45-46.
        [3]曹卫岗.加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4,(3).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