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马红利
[导读] 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马红利
        蓬安县河舒镇中心小学校 637800

        摘要: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语文教材,确准德育教育目标,规制相关教育方案,运用课文创作背景和新课程改革以后出现的创新教法,强化德育渗透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倡导摆脱以往传统教育理念,不再侧重片面的应试教育,而是侧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应该说,小学生在小学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初步建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不失时机地渗透相关的德育知识,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培养时期,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更多引导和教育学生实施做人处事的基本正确方法,用以提高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养。
1.语文教师认真研读语文教材,确准德育教育目标,规制相关教育方案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语文教材内容,安排的每一篇需要学生学习的文章,都有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蕴含其中,应该是语文教师实施德育渗透的最好教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除了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努力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发掘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以便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时,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德育思想。这就要求学生通读并熟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到,长颈鹿大叔寄来这份包裹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并从这样的思考中,使学生意识到,长颈鹿大叔是为了美化一些动物们常走一条路上的环境,以寄包裹的形式,让鼹鼠先生带着这个包裹,去其他动物家串门,达到在路上洒满花种的目的。事实上,课文是在说明,长颈鹿大叔具有的一种爱心精神和顾全大局意识,以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教育。
        2.运用课文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
        如果语文教师能够专心研读每一篇课文内容,它们的创作都在作者依托一定背景而进行的创作。有时,作者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都饱含着一定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作品创作背景,都在渗透着不同时代的思想教育内涵。这样,语文教师在教学每篇阅读课文时,都要尽可能挖掘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并利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这样的德育教育,往往要比利用阅读文本材料内容的教育,略显教育内容的宽泛,也利于体会作者创作作品的用意,体现一种相对内容丰富的德育渗透教育。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圆明园具有的特殊历史和它所具有的美丽程度,并由此引发学生对外国侵略者毁坏圆明园的憎恨之情。

要让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体会一下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那种痛心疾首的情怀,理解作者对祖国热爱的心情。不过,语文教师不能忘记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圆明园被国外侵略者毁损,正是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国外八个国家组成侵略问题的联军,肆意踏进我国的国门,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这是我国一段充满屈辱的悲壮历史。面对这样的屈辱,当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是一种绝对性的愤恨不平。当学生大致了解了这样的作品创作背景以后,对学生内心的感染,同样也会是一种愤恨不平的情感,并从中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轻易冒犯我们的祖国,由此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强烈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接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相关情境的渲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运用多种新颖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将过去那种相对古板的教学理念丢掉,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运用一定创新教法,在使学生能够实施较好阅读中,从阅读课文或阅读的文本材料中,接受一定的德育教育。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强化渗透德育教育,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多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用相关教学情境实施渲染,更能增强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形象而丰富的教学情境,可将学生阅读气氛带入相关的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能从情境当中,充分体现每篇阅读文本材料作者的情感,促使小学生建立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观。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为了将学习课文知识与渗透德育实施有机结合,就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以后创新出来的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化创设。如果语文教师将雷锋曾经做过的好人好事,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进行更多展示,再将课文中列举的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过河”和“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这样两个做好事的情节,造设成一种生动的情境,当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中,既对雷锋这个典型人物有了了解,又对课文内容同样有了较深刻的感知。同时,能让学生强烈感到,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的榜样,需要他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多做好事,并从中感悟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雷锋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是在呼唤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小学生的幼小心里,他们都会知道,雷锋就在他们自己的身上,雷锋就在他们的生活周围,雷锋就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因为哪里有做好人好事的人,哪里就有雷锋。通过这样教学,则容易使小学生接受到助人为乐的道德教育,它比运用其它教学方法,对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好。
        结束语
        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语文教师做好教育与教学的两者兼顾。既不能忘掉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又不能忘记对小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要将两者实施有机结合,切忌顾此失彼。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思想,也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但这都需要通过德育教育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丰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2018(7).
[2]曾肖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8).
[3]张秀莲.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