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西宁市虎台中学 810008
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将会给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促进的作用。学生拥有问题意识的时候,就会对事物存在一定的质疑,而质疑则是探究的起点,将引领着人们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而当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问题意识;培养分析
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缺乏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而且在其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首先,教师自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进而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可以使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但是从目前看来,在课堂上,往往是由老师进行提问学生来回答,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融合,使得问题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教学的方式普遍比较单一,往往还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即使进行小组讨论也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不仅如此,存在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缺乏一定的深度,经常以“对不对?”、“是不是?”、“文章怎么说的?”等这些形式来进行提问,这种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轻而易举的就可以给出正确答案,而且这种问题无法使得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家长教育方面
虽然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长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人,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表明,当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有八成的学生会向家长提出一些问题,而剩下的两成左右不会提问。但是,家长会与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问题解决的只占两成,更多家长会对孩子的问题直接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能够真正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教学的家长是很少的。这也体现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缺少一定的重视,更没有意识到要与孩子进行一定的讨论,以上种种情况都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会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提问,进而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并使得其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打击,逐渐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时即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了疑问,也没有了得到答案的兴趣,这种消极的态度,使得学生无法进行一定的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现代心理学指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人们问题的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当课堂气氛压抑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进而无法进行相应的思考,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促使其去提问。最后,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提问技巧,提出的问题往往太过浅薄而且没有创意,而且在教师与周围学生给予负面信息反馈的时候,那么就会对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打击,从而限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
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得学生有一个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往往能对其进行一定的展开,进而发散思维,产生一定的质疑。当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者与其他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开展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并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最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汇总,集思广益,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比如,对朱自清的《春》这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可以进行一定的预习工作。在课上,教师可以以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春》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并且在小组内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探讨,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进而促进学生产生相关的质疑,让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后,掌握文章的情感,可以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传授培养问题意识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文章标题质疑。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时,可以对学生提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这一问题,以及“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文章的阅读。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的探索,而且在阅读时就有了目的性,使得阅读更加高效,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其次,要学生学会对关键词产生疑问。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文时,可以对“秋天”一词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秋天”一词所代表的含义进行深入的挖掘;最后,要让学生在文章中出现的对比产生疑问。比如,在教学《故乡》这一课文时,文中前后出现了两次对闰土的外貌描写,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外貌描写的对比来深入理解产生相关变化的原因,进而使得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解读。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以教学评价优化问题意识训练
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时,要以积极鼓励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产生,进而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其次,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性。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那么教师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与鼓励,促进其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思维,比如,在《老王》这篇文章的学习时,学生可能对文章中的“我”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我”是善良的并富有同情心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我”胆小懦弱。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教师都要予以肯定的评价,并将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总结,进而使得答案更加全面,也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家长和老师首先就要有一定问题意识培养的观念,在对学生的教学时,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能在积极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索,进而产生质疑,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样使得其语文阅读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让其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刘姿怡.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
[2]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马丽萍.家长.2020(17)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 颉新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