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2566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教导小学生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想法。如何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是当下教育教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语文习作不仅仅是一个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更是对经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然而,随着传统语文教育的根深蒂固,有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本篇文章就小学语文习作借鉴点的基本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习作 习作策略
引言: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变得愈来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以便能够更好的顺应教育的潮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习作素材的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习作能力。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写作框架过于固定,文章千篇一律
由于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部分语文作文的授课模式便是教师让学生记住写作的基本框架,再增添一些优美的名言警句加以润色,一篇文章便油然而生。不可否认,这种写作模式确实能够让学生完成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在卷面上也能拿到不错的分数。但这样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应用也只是硬靠自己死记硬背的能力,并没有对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我们授课的根本目的。在语文作文授课中,教师授课的初心是教书育人,通过学生的文章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倘若写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我们语文作文的授课是不成功的。
(二)写作要求过于固定,限值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写作的根本目的便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然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习作练习中,大部分的写作都是根据教材的定性要求,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种写作练习让学生把写作误认为是一项任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进而忽略了小学生内心真挚情感的流露。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传统的语文作文授课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小学语文习作借鉴点的基本策略分析
(一)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以读书的形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写作当中,写作素材的积累往往决定着一位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而写作素材的积累的主要途径便是通过阅读书籍。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观察经验得出:大多数喜欢阅读的学生,他们的在作文写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对语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为此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进行书籍的阅读,为他们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阅读资料不仅可以是教材知识,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书本的阅读他们不仅了解到塞北大漠孤烟直的壮观情景,也能感悟到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柔情似水,通过课外书本阅读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眼界不再仅限于课本和学校之间,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祖国的波澜壮阔,世界的浩瀚无穷,进而丰富的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了语文素养。阅读与作文是两个既相互引导又互相促进的题目类型,阅读水平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写作水平;反之,写作水平的改善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需要及时的展开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二)在课堂上展开探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
在传统的作文授课当中,大多数情况便是在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不到表达。因此教师要对习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提出见解与意见,尊重每一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做到零隔阂,对每一位同学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
比如在“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这篇写作当中,教师可以先讲述儿时想做的职业,然后让学生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有志向远大的学生想成为一名发明家,也有目标较小的想成为一名邮递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职业梦想。通过这一讨论的过程,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悟,不仅激发了学自己的写作灵感,同样也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无论是在以后写作还是实际生活之中,都是他们人生道路不可多得的一次丰富与提高。
(三)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语文习作融会贯通
小学生处于年幼阶段对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有很大的感悟与理解,教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内心对实际生活的感悟与理解通过文字以作文的形式记述表达下来,从而将实际生活与语文写作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语文写作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融入,写作写的即实际生活。通过将实际生活与写作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生动形象的对实际生活加以体验和理解,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悟通过文字的表达记录下来。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学期间路过的小摊儿,记录摊主每天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观察为学校打扫落叶的清洁工,这看似普通的人身上,却有着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一篇优秀的文章,也正是由这些普通人的点点滴滴组合而来。通过这种日常生活记录把枯燥的作文练习融入到实际生活的感知当中,降低了语文写作的难度,增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小学教学中习作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的创新习作模式,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堂的语言表达来抒发学生内心的真挚想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开梅.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J].教育评论,1996(5):60
[2]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28-31.
[3]张丽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读与写,2017(4)?:184.
[4]李斌林.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