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志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八中 425600
摘要:问题是教学方法作为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授课主体,通过一系列由简至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显分析,以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行业同仁予以借鉴。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前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其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得以情感熏陶。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束缚,转变阅读教学理念,将问题式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继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特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在阅读中发挥自主能动性,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兴趣。而问题式教学方法则是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在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时注重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发散性思维,给予丰富的想象空间,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问题式教学法中的情境教学则是借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使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予以积极思考,继而显著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成效[1]。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情境是依照教学内容营造的教学场景,教师在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时,可以通过设问或者提问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了解本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兴趣为问题切入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施不同难易度的问题,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当中。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课法,让学生带着“我们在抗战时期为什么要纪念一个外国人?”的问题进行阅读。再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应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使得学生边阅读边寻找相关答案。待学生初次阅读文章以后,教师提出:“作者在描写孔乙己外貌特点是着重强调孔乙己是唯一一个身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而在这个小酒馆中站着喝酒的基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穿着打扮又是怎样的?身穿长衫的人又是怎样在酒馆喝酒的呢?”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内容,并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以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篇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在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借助启发性问题设置悬念,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其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2]。
(二)寻找问题契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以往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未能对学生阅读能力予以重视,只是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段落大意,并在反复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中心思想,没有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予以整体感知,致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质疑、不敢质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并且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听说读写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将问题作为阅读教学契机点,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使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猫》时,教师便以学生养猫为契机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养猫的同学说说猫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再例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作者在该篇文章前大段描述自己与少年闰土相聚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教师可以以童年时光为问题契机点提问:“书中的‘我’与少年闰土在一起快乐吗?如果你和你童年的玩伴经过几年分离之后再次相聚,你们再次见面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纷纷回答:吃饭、上网游戏、 K歌……,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长大后的‘我’与闰土再次见面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将前后文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整体阅读时懂得少时‘我’与闰土在一起有多开心,长大后‘我’与闰土之间就有多悲凉,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内容予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继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三)借助“留白”设计,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留白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思考自行收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应为学生设计留白环节,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能力对课文中未有显露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继而拓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如学习完《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贾家落败后,刘姥姥再次进大观园后又会是怎样的境遇,同时鼓励学生在《红楼梦》书籍中寻找答案。再次以《孔乙己》一课为例,该篇课文在结尾处并没有细致描写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时的情形,只是用“我到现在始终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作者通过“我”对孔乙己的结局予以简单叙述,在此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问:“孔乙己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孔乙己之死”的小型讨论会,借助“孔乙己”人物深入剖析当时社会形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对孔乙己的最后人生结局予以补写,促使学生的思考在写作中得以升华。问题式教学模式中“留白”设计,打破学生思维局限性,使其通过深入探索与作者情感达成共鸣,教师应善于抓住语文课堂的教学契机,在彰显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式阅读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问题,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阅读思维,使其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金龙.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38.
[2]白秀梅.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21.
[3]胡为平.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