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伟
甘肃省泾川县玉都中学 744316
摘要:审美教育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展开。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往往比较薄弱,同时其文学审美意识也不足。因此,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首先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之后,对教学策略展开了罗列。
关键词:文学名著;高中;审美教育;名著阅读;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展开审美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的象征文学部分较多,教材本身具有准确性于艺术美感,同时其地域文化内涵也非常的丰富。将培养学生内在美感融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公众审美意识,对学生的品味有着独特的意义。名著阅读是流传古今的重要文学作品,通过对其展开阅读分析,不仅可以获得重要的历史素材,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有深度的认知,对流传千古的城市景观以及文化遗产有深度的了解。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度形成时期,在这阶段,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高中生学业非常的繁重,针对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的兴趣非常的低,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视觉艺术的相关了解并不充分。在有效的审美意识观书中,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其潜在的潜力,借助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与深度阅读,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供较强的助力[1]。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
1、激发学生自身良好的审美兴趣
语文是陪伴了学生从幼儿启蒙阶段到最后的高考阶段的整个教育历程,很多学生由于原有的语文基础并不扎实,导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呈现出较大的厌学情绪。这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只知其一,难以了解名著阅读背后深藏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借助名著越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投身到名著阅读学习中。在高中的第一个阶段,学生骤然接受到多科学识的影响,能分配给语文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时间达到充分的利用,将学生的审美文化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名著阅读学习带给自己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展开《雷雨》的教学中,为了充分的发挥每日教育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其中的经典句子作为引导,在阅读学习课程的教学之初,展开审美教育,结合作品的情感与基调,选择合适的语句展开针对性的引入教学。
在这个阶段,审美教育可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优美语句的导入,学生对作品的兴趣随之增加,同时也会更自主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有了深度认知,不断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度,有质量的完成名著阅读教学[2]。
2、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有效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育领域也形成了极大的促进意义。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断层的文化体系,其古文学是非常的丰富的,因此想要针对高中生展开经典阅读教学,其教学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展开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经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内容讲解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式,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教师消遣方式而并不能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强大功能在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对基础教学方法进行补充与拓展。
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循序渐进的播放器中的场景,同时在播放朗诵视频过程中搭配一些波澜壮阔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原有的我要学转变为我想学。之后再通过视频的形式,将赤壁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都逐一登场,并讲述其流传后代的一些典故。这样的方式是教师结合审美教育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一个情景,带学生回到苏轼的角度,从作者的情感出发,理解该文[3]。
3、充分利用多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为了使审美教育充分的融入到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融合教学,灵活的对课堂时间进行分配,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整合。比如在对《红楼梦》展开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展开时,学生带入到文中人物进行人物情感的体会。在进入到《红楼梦》的深度学习后,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时就可以通过汇报演出的形式,学生划分小组,并通过服化道的装扮,对当时的服装、语言、配饰等进行完善的了解,从而对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有所体会[4]。学生在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有了深度的认知后,就可以多方面的揣摩人物的性格以及气质,可以内化为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学审美。在针对历史情景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主人公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占据的地位是难以言喻的,而文学作品是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文学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外名著阅读教学可以辅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审美情绪,在原有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依据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以及公众审美观,结合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融入,可以保证高中阶段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
参考文献:
[1]李梅. 师生互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新智慧, 2020, 000(011):14.
[2]邹飞.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 女报:时尚版, 2020, 1000(004):221-221.
[3]周彩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的对策探讨[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 23(06):137-138.
[4]陈亮, 张海冰.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对策探讨[J]. 科普童话, 2018, 1000(0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