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潘建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不断推行,
        潘建霞
        山东省招远市龙馨学校265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不断推行,各学科教师都在转换传统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教师不仅用其构建课堂教学情境,还利用网路资源制作微课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低段的识字教学为例,深入探析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微课;有效应用
        引言: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具体体现,为此教师必须对识字教学产生重视,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收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性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为教学效率提供保障,此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互动,最终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一、重难知识整合,展开微课教学
        传统课上识字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做出取舍,对所有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详细讲解,虽然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无法对所学内容都产生深刻记忆,由此降低学习效率,为此在新时期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微课针对性强的这一特征,将所有重难知识点整合制作五分钟以内的视频,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将“候、柱、底、秤、站、然、岁、船”的生字制作成微课,首先在视频中依次强调发音,再细讲没一个字,如“秤”一字的讲解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在视频中配上相应的图片,如“候”一字讲解其三重含义,第一重为“等待”,第二重为“卡看望”,第三重为“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再分别配置候车、问好、煎药的图片,方便同学们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并对所学产生深刻记忆,为后续教学提供便利。
        二、营造融洽氛围,培养学生习惯
        微课视频除带有总结作用外还能在课上营造出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主观生动性,让他们可以在兴趣的基础上进入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析,从文本中寻找能代表主题思想或段落的含义的字词,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既强调字词的拼音、写法和用法,还要将其扩展为完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主动思考相关问题,并积极地和教师、同学沟通,在微课视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降低,他们能真正融入课堂,同时也能锻炼思维能力,从文字中领悟到更深藏的内涵,最终强化学生能力,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微课视频的内容不得脱离教材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终由字过渡到词,再由词过渡到句,最终提升理解能力,从根本上强化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1]。


        例如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讲解“昨、冒、弯、背、洒”等生字,首先在讲解“昨”字时,教师在微课中播放字歌“日在左,称为昨,人在左,快工作”,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微课内容吸引,从而在记住“昨”字的同时也对“作”字进行了复习,讲解“背”字时,在微课中分别展示“背书包”、“穿背心”、“背对背”、“背着跑”四个动作的图片,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到“背”字两个发音都代表什么意思,同时也分别对他们的名词与动词含义进行区分,由此结合影像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记忆。
        三、翻转课堂构建,强化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教师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下,一改传统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明确知识内涵,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确立构建翻转可课堂的目标,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三位一体,从根本上强化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带有重点字讲解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线上交流平台中,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并要求他们将疑惑点记录分享到线上平台中,教师将所得反馈信息整合完善课上教学模式,正式教学开始后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听写,互相检验学习成果,然后再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期间播放全新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重点讲解学生的疑惑点,如对字义的深入解读、对生字应用情境的辨析等,在交流互动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的识字能力,在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下提高教学效率[2]。
        四、课后复习巩固,促进知识内化
        上文中提到微课视频也可用于课后复习,课上学习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完全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教师用微课形式为同学们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观看画面的过程中回忆教师课上所讲内容,在此过程中大家会对结构复杂的字、以混淆字、易忘字进行深度探析,他们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全新的感悟,进而在对生字产生深刻记忆的同时明确其内涵和用法,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容,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将所学灵活运用[3]。
        以人教版二年级《妈妈睡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后复习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视频中展示“妈妈睡了”的画面,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对“哄”、“闭”、“沉”三个动词的词义和用法产深入了解,也能对“发”这一多音字两个音各自的含义和词性熟练掌握,最终也能通过观看窗外的景象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在理解“汗”、“乏”等字的含义后理解母爱的伟大,在对课内知识产生深刻记忆的同时也能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大关键环节,是后续系列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深入探索分析,寻找最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期间可以通过整合重难点知识的方法制作微课视频,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实现师生关系的翻转,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在课后复习阶段再利用微课视频查漏补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速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慧.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75.
[2]石昆英.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203.
[3]向映月.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知音励志,2017,03: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