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云
四川省康定中学 四川康定 626000
摘要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大数据变成了一种重要手段,运用大数据也成为一种趋势。由此,教学迎来巨大变革,课堂教学有信息化、智能化、前置化的趋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任务也有所转变,教师从“演员”变身为“导演”。极课云大数据的数据真实、数据量大、种类多,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分析、运用极课云大数据。
本文对极课云大数据进行研究,结合半期考试、周测的成绩数据,在试卷评讲课中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探讨极课云大数据下精准教学的教学策略实施,从而研究极课云大数据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 信息化 大数据 初中数学教学 精准教学 教学变革
随着信息化工具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互联网、软件等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使用的数字数据急剧增长,形成了数据量大、种类多的“大数据库”,。而人们根据决策需要,提取需要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研究,可以更精准的做出决策。2009年谷歌公司在H1N1流感大范围爆发的几周之前就在《Nature》杂志上准确预测,这是大数据预测的最典型的案例。也让我们有所思索,大数据对教育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解读基于极课云大数据的精准教学
1.大数据时代,教学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教育是引领时代走向的风向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也会受到时代浪潮的洗礼。教学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多次的革新——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微课……这种变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现今实行的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教的问题,但班级授课制很难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大数据的核心优势在于,大数据极具针对性,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精准的教学。
2.精准教学
精准化教学概念最早是上个世纪60年代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提出的,行为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的作用是监督和中间人。”这种理论在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的“习得”。
“习得”的质量与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能力、听课质量、学习习惯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传统教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方式检验,但在传统课堂中的困惑就是:如果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老师的工作量很大,统计过程很复杂,因此只有少部分的老师愿意将时间花在改作业、改卷后的统计工作上。
3.极课云大数据
“极课云大数据精准教学管理系统”是基于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学生所做作业、试卷进行扫描批阅,开展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学生学业精准画像,进而实现教育管理者智慧决策、教研工作者科学指导、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
“极课云大数据”精准教数学,不是简单的网阅,而是在网阅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利用有效数据,影响课堂教学的精准度。可以转变原有的凭“经验”、靠“直觉”的教学方式,用数据说话,基于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教育向精准化发展。
拥有“极课云大数据”,每个普通老师就像拥有一个记忆力超强的教授的大脑,可以记住每个学生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加以补充教学,并且还可以快速提取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为错题集补充。而每个学生又像拥有一个私人“书童”,随时帮学生记住没有学好的知识点,便于课后的补充学习。
4.极课云大数据在精准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课堂中试卷评讲课是最难上的一种类型课,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凭借阅卷教师的经验和印象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讲评,这种方式仅依靠人的大脑,如果记忆有所偏差或是经验不足,就会导致教师将时间耽误在大家都基本掌握的问题上,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多数同学有问题的题目,不具有评讲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精准度低。做的比较好的老师阅卷结束后会进行一系列繁琐的统计工作,比如按分数段排列,统计各个分数段的人数,通过计算器或者Excel等办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再分题号、题型进行统计错误率。这种人工统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精准度的问题,但是效率低下。并且不清楚同类班级的情况,教学成效没有对比。
二、基于极课云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策略
笔者在学校要求使用极课云系统后,注重将平时的周考、月考、半期考,都充分运用极课云系统,优势在于:阅选择题、统分的阅卷工作完全由系统进行,工作量大大减轻;并且可以借助极课云大数据,对半期考试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对班级和年级情况的对比,更好的掌握班级的情况。
通过笔者对极课云中几次考试的大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我认为极课云系统可以高效的解决试卷评讲课的以下问题:
(1)利用大数据解决班级共性问题
进入极课云系统“精准教学”页面,通过对4次考试中班级平均分、班级得分率、班级及格率,与年级平均分、年级得分率、年级及格率的比较,看出每次考试中班级的整体水平(下图中看到的数据是半期考试的数据)。
半期考试中班级平均分:113.51分,年级平均分108.06分,班级得分率75.67%,年级得分率72.04%,班级及格率96.43%,年级及格率86.73%,数据反应出班级整体水平在年级中较好。
在“双向细目表”中1—19题、26题都呈现难度“简单”,20—25题、28题都呈现难度“中等”,27题呈现难度“困难”,班级的共性难题是20—25题、27题、28题。
在“知识点分析”一栏中,呈现红色警告的知识点主要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切”、“勾股定理的应用”、“坐标与图形性质”、“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菱形的性质”、“四边形综合”、“探索规律—数字与图形规律”、“比例的性质”、“反折变换(折叠问题)”,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雷达图”中还能清晰的看到这些知识点班级的得分情况与年级的得分情况对比,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解直角三角形”、“特殊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轴对称变化”、“探索规律”这几个知识点。
这些数据能准确指向班级共同存在问题的题号、知识点,我在备课过程中就会重点题型、重点知识点着重编录,并且在极课云大数据题库中找到一些同类问题作为补充例题。在这堂课的开始,老师引导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并采取边复习边评讲边练习的方式,加深印象,对知识、方法一一过关,从而加大了教学的精准度,的对班级共性问题题目进行讲评。
(2)利用大数据实现分层教学
在“学业等级分布统计”一栏中,班级优秀人数为3人,良好17人,一般32人,较弱4人,所以可以将学生分成4个等次:
①优秀等次的3名同学具有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学习能力强,因此建立“数学自助小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通过讨论、查询资料、问老师等方式,解决知识、方法的共性问题,并且同时负责督促良好等次同学的 “自查自纠”工作。
②良好等次的17名同学则再分为3个小组,由优秀组的同学担任组长,帮助良好等次的同学,助力他们的自主学习,互相比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③一般水平的同学又分为6个小组,再从良好的同学中选6名最优秀的同学担任他们的组长,帮助他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学习问题。
④重点关注4名较弱的同学,思考他们的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适当增加学习的时长,关注学习的态度和目标。
这是运用极课云大数据库进行的其中一种分层教学法,在大数据库中还可以实现“题型分层”、“知识点分层”,突破仅凭总成绩分层的办法,并且其中通过大数据库的分析,还可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3)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教学
在大数据技术中,我们可以透过“数据”看到数据的“内涵”,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数据转化为学生存在的真实的、客观的问题。教师只有树立新时代背景下的“数据意识”,才能充分利用好资源,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在极课云大数据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准教学中“学生学情”一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诸多数据,例如:总分,排名,得分率,与均分差距,与最高分差距,每个知识点的正确率,每种题型的得分率……并且极课云大数据还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些数据出发,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合适学生的学习计划。
例如:牛麦志玛同学的得分能力等级为:情况较弱,学习状态是:稳定,可以继续结合这个同学的知识点分析,弄清楚她知识的薄弱之处帮助这个学生制定对应的学习计划找准查缺补漏的方向。
(4)利用大数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更是获取有用的信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指导学生用好极课云系统利用大数据识别出来的错题集,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三、运用极课云大数据的时代意义
1 教师职能大转变,教师发展有新观
由于有了强大的极课云大数据,教师不再是按照自己经验、印象,做一个每三年“演”同一场戏的“演员”,而是做一个面对不同对象,了解关注需求的“导演+编剧”。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背景的不同,应当创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应当结合极课云大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设计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还可以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其他资料和资源,充分运用写字板、电子白板、照相机、录像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利用好录屏软件、希沃授课助手、几何画板、投影仪等软件,将知识信息更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2 自主学习有成效,教学艺术有空间
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观、教学观、教师观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当突破固有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批判思维等方面的修养,根据客观、真实的数据,潜心分析、认真研究,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北京: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院,2013.
[2]徐飞蕾,徐倩,基于极课大数据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江苏 镇江:精准教学,2019.
[3]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江苏苏州:理论与争鸣,2019.
[4]钟菊红,由“函数复习”一课谈初中数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2015.
作者简介:王祥云(1991.5.15) 女 藏族 四川康定 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教育 四川省康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