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自贡高新区卧龙湖幼儿园 四川省 自贡市 643000
摘要:所谓食育就是饮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观念与饮食习惯,引导幼儿家长学习更多的膳食营养与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确保幼儿营养均衡与健康成长。通过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幼儿饮食教育的效果。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饮食的现状与食育的意义,并结合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幼儿饮食教育,先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之后结合实践活动拓展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最后引入生活资源提高幼儿相关生活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大小、生活经验等,将生活化教育理念有选择地融入到幼儿食育中,以此循序渐进提升幼儿食育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幼儿食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劳动教育;生活经验;生活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提出“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念,倡导生活化教育方式,强调关注幼儿生活,改变灌输式的教育形式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所谓生活化教育理念,是指教师运用实际生活案例、生活化的内容,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认知与生活经验,去观察、发现、分析、思考与探讨,在解决问题中更好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在幼儿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首要保障的就是营养,教师需要立足实际生活,还原幼儿本身生活,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学习与获取关于饮食健康、食物营养、饮食习惯方面的知识,更好保障幼儿营养的均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饮食的现状与食育的意义
很多幼儿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现状不佳,主要存在挑食、偏食、厌食等问题,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家长教育不当、幼儿教师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很多幼儿渴了不喝水而喝饮料,有的幼儿喜欢吃肉类而不吃菜,有的幼儿则恰恰相反,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状况。同时,经常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零食也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加强饮食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习健康饮食知识,认识到好好吃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正常发育。
二、幼儿食育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主体与核心都是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幼儿主人翁的意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环境,注重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意识,注重发展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规则意识等[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身体条件,指导幼儿参与模拟开餐厅、帮厨做美食、管理我的餐桌等活动,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这是食育的重要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先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指导幼儿探究食物加工流程,通过创设“我的小餐厅”劳动教育活动,准备一些常见材料,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面包、用海绵做成蛋糕、用包装纸做成饺子和馄饨,用纸箱做成微波炉与炊具等,一部分人饰演餐厅工作人员,一部分人饰演食客,然后再轮换进行,让幼儿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启发幼儿珍惜粮食。在“帮厨做美食”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菠菜、荠菜、油菜、生菜、土豆、胡萝卜等常见蔬菜,指导幼儿认识其外形特点,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之后指导幼儿择菜、削皮和清洗等。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蔬菜送到厨房中,请大厨烧煮美味食物。
在“管理我的餐桌”的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自主按需取食,帮助别人拿东西,践行光盘行动等。
(二)结合实践活动拓展幼儿相关生活经验
很多幼儿对待食物存在浪费的行为,还有很多幼儿有偏食和厌食的不良习惯,这主要是长期的错误家庭教育影响,以及脱离食材生长环境等原因所致,没有认识到食物的生产过程、食物的来之不易[2]。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可以创设有关食育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拓展幼儿相关生活经验,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更加爱惜粮食与珍惜食物,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将儿童带到幼儿园及其周边的种植园之中,为幼儿开辟一处蔬果的种植园区,可以借助种植、培养、收获、分享的主线,开展“勤劳的小行家”的耕种活动,定期指导幼儿参与某些耕种活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更好教育幼儿,更好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认识蔬菜生产过程,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亲近自然,观察植物与昆虫等,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在春天,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一起种下西红柿、黄瓜、花生、大豆等作物,经历了浇水、培育、除草与除虫等,在秋天收获各类果实。在种植与养护蔬果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合作采摘与品尝中,体会到合作共赢的快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从而更好拓展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更好进行食育教育。同样,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家长带领幼儿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三)引入生活资源提高幼儿相关生活能力
教师还可以收集和投放关于食物、营养、饮食与健康、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绘本,让幼儿自主阅读。教师还可以结合季节和相关节日,开展对应主题的美食制作活动,指导幼儿先认识食材与工具,之后教授幼儿一起制作,最后一起分享和品尝美食[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教授幼儿不同的制作技巧,并挖掘本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先幼儿展示相关特色美食,使之幼儿产生对食物的好感。
例如,在让幼儿通过自主阅读了解食物、饮食健康、饮食文化、正确的吃饭姿势等知识后,每到重大节日时,教师可以引入各类食材与工具,开展相关的美食制作活动,培养幼儿基础的生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先教授幼儿基础的和面与揉面成型的技术,教授幼儿擀面皮和包简单的馄饨,或者用面团制作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造型,使之幼儿体会到美术制作的快乐。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冲泡茶饮料;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教授他们烘焙小食品;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糕点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是根据幼儿饮食的现状与食育的重要意义,探析幼儿食育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策略,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通过引入丰富的饮食教育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以此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拓展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相关生活能力。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饮食教育相关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食育的学习之中,更好帮助幼儿学习关于食物营养、食物健康、膳食均衡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认识到劳动是非常辛苦的,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形成珍惜食物、好好吃饭的思想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丁实. 浅谈幼儿食育对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贯彻[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5):P.207-207.
[2]郭梦迪. 浅谈我国幼儿食育及促进策略[J]. 河南教育:幼教, 2020, 000(002):P.3-7.
[3]王颖嫣.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食育活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21(0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