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曲连刚
[导读] 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的对探究性教学这一模式的重要作用进行认识
        曲连刚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061000
        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的对探究性教学这一模式的重要作用进行认识,因为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并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还能够充分锻炼自身的思维。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以及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学习动机

1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据,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不能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纯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入探究,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1.2 课堂教学呈现重理论讲授,轻视实验课状态
        这是我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的现象,追溯其缘由还依然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影响。纵观当前的高考,化学考卷中根本涉及不到对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知识内容,教师会忽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将授课的重心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可是,化学学科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实践性强,其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注重化学学科的实践性【1】。因此,我们所实施的人才培养策略必须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成为实践,可是目前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却与之相违背。
2 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分析
2.1 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主要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问题、实践操作,以此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问题始终是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教学主线与中心,围绕问题展开相关讨论,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设“渐进性”问题情境,逐步深入探讨化学问题。创设该种情境指的是,按照高中生认知结构与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复杂的化学问题分成难度不一、深度不一的若干个小问题,或是将某个困难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步骤,引导学生解决小问题、完成小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或在小组中对最终答案进行总结,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创设“任务式”问题情境。教师可将教学任务分成课前、课中与课后,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完成部分基础任务;在课中,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切合教学重点提出课上任务,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任务中问题给予一定指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魅力,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后,可布置一定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点,以此充分发挥出情境的作用。
        第三,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拓展问题研究范围。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情境创设水平。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中的知识,从微观上解释化学现象与化学问题,还要求教师要带有一定教学目的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中,加强与其他省份学校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2 通过鲜明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改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的困难和重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说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Fe2+检验”课堂教学时,教师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首先选择一些少量的FeSO4溶液,并且将其中加入一些KSCN溶液,观察没有现象产生,之后在其中再加入一些氯水,就会出现血红色的颜色。”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操作,但是由于一些学生都知道最终的现象,但是有几组同学的溶液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之后教师可以邀请这几组学生来到讲台上为大家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且要求其他学生来进行观察,并且为其总结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到是因为滴加时顺序出现了错误,也有的学生说滴加的数量是不准确的,顺序的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那么量应该怎样进行控制呢?通过三次不同的实验,就能够得出最终的结论:那些首先氧化的是Fe2+之后才会对SCN产生一定的氧化,所以说在滴加的过程中不能够过量。
2.3 创建开放式化学课堂,展现化学魅力
        高中化学教材中每章节的知识点都偏向于重难点,且相对乏味,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对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率,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查找关于本节教学内容的视频、图片、动画等,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使用多媒体播放事先查找到的资料,作为课堂导入;最后,在讲解完化学知识点后,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实验步骤与操作,帮助学生明确在动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得教学任务得到有效完成。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心灵上的共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得教师能够获得更好的反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分为发现学习式、问题探究式、任务驱动式以及开放实践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与能力。因此,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自主探究问题,并结合化学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5-246.
[2]吴渊清.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