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刘崇花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成了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教学方法之一,
        刘崇花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六小学,7515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成了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也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所联系,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在生活中也能运用课堂知识灵活的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能力
引言
        生活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日常中的事情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构建出实际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真实感受,强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实施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在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时,通过教师对学生思维的逐步引导,有利于学生养成创新性数学思维逻辑,深入思考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潜在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在完成考试检测时,学生在遇到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呼应的考试题目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进行思考,进而得出在进行认真思考后的结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这门学科。
        (二)促进学生自主性思考,促使学生创新性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比较活跃和自由,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自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数学课堂和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对于题目的见解和意见,引导学生开拓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发展。


二、关于实施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将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深入课堂教育
        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自己惯有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没有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创新,还按照过去的方法来传授给学生知识,只是粗略的让学生大概懂了其中的数学解题方法,或只是死板的让学生把一些数学概念背下来,但学生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其中的含义,没有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能够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注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容易影响老师对学生上课状态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课堂氛围的把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无法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的,在进行数学的课堂教育时,教师并没有将生活化教学的实质深入进课堂中去,只是让学生浅显的了解了这种教学方式,然而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
        (二)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造成兴趣减弱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并不是让教师一味的去向学生强调要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是都应该懂物极必反的道理,教学方式分很多种,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不能因为想要迫切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总是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使原本为学生所培养起来的兴趣遭到极大的减退,最后并没有真正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并没有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也只是学到了课堂上最基本的知识,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自主性思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最后也无法达到让学生真正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应该用到的正确方法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意学生的上课氛围和上课积极性,为了活跃上课氛围,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和积极程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关于该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老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的更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整堂课都处在活跃的氛围下,教师一定要找准时机提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问题,最好让学生一举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思考到更多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所解决的问题。
        (二)保证教学方式的价值实现和所能起到的作用
        正确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让教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要注意自己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在学生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在平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数学竞赛和数学小测,通过竞争力提高学生创新性能力,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有奖励,对所有学生都要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总结
        在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数学思维逻辑的发展,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自主联想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能够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在现实中的问题上,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勇.如何让生活问题进入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9(12):49.
[2]黄国珍.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讨[J].科普童话,2018(48):12.
[3]董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12):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