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霞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二小学校 614100
摘要: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从源头改变教育现状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源头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养成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理性思维为主的学科,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避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重难点而不从根源解决学生问题的情况,否则不仅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更有甚者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把握数学的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打破传统的问题解决和思考方式,用更加新颖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讲,创新思维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创新意识,利用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获取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它涉及人的智力、心理、思想等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与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成良好思维逻辑的重要阶段,过去的数学教学围绕考试的目标往往是以大量的计算为主,采取题海战术,进行大量且重复的训练,严重忽略了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容易使其思维固化,降低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正视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成为他们在这条路上的领路人。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真正产生了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的深入与专注,与被动接受教育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别,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也更加良好。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乐于解决他们未知的并有能力进行解决的问题”的这种心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要保证是学生关注的、好奇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难度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不能太难,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在圆柱体积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前,可以设置“什么是体积?”“如何测量圆柱的体积?”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并且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试验来探究这些问题。等学生的思考和试验有一个初步结果时,教师可以进行系统、正规讲解,并对学生进行好的、富有新意的试验方法进行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感受到思考与发现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求异思维
不同学生在同一问题分析中常会从不同角度入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思维个性,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问题分析中求异思维顺利发展。
求异思维简单而言就是在问题分析中不拘束于既定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式,采取截然不同的问题探究模式,得到新的问题理解与认知,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理解与学习经验自主探究,大胆猜测、假设和推测,开阔学生思维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对梯形面积进行求解时,就能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将问题交给学生,在没有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给定学生各项数值,让学生探究如何求其面积,有的学生就会立刻想到图形割补法,在规则梯形中增添对角线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再利用已知两边及高,按照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教师对此解题过程予以支持后,还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尝试新的方法,就会有其他学生尝试用补余
法将梯形补充一个三角形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也能得出梯形面积;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学生都能求得梯形面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通过类比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性质、类型相似的数学问题产生丰富的联想。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分数和除法是两个相似性很高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学除法的时间较早,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除法这个运算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类比分数和除法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掌握的除法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被同一倍数缩小或扩大,则商的结果是相同的。而在分数中,也存在着约分的概念,与除法的这一性质是相似的。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二者的本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异同,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分数的印象,同时还能巩固除法知识的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发散思维,就能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新内容时也会更加轻松。
(四)在动手实践当中鼓励独创,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
数学属于抽象类学科,教师如果只凭借理论知识讲解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逐步细化于心,增强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水平。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满腔热血的学会探索和思考,教师也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高效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和多样,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地创新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精浩.浅论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36+38.
[2]左肇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75-76.
[3]何富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82+84.
[4]李建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27):43-44.
[5]周健志.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