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杨得军
[导读] 在高中整体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杨得军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   810000
        摘要:在高中整体教学质量稳定提升,各类教学资源愈发丰富的形势下,高中物理逐步迈进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愈发重视,而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的主体教学内容,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工作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发展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引言:高中物理是学生基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通过接触学习进阶物理知识概念,剖析更为复杂的物理现象,强化自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科,其在新课程驱动下,对自身综合性与延伸性较强的实验课教学给予了更多关注,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课教学优化途径,自然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思考空间不足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则仅仅依照教师任务指示或固定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导致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并未针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因而无法借助实验学习建立相应的物理观念,同时也无法建立相应科学思维,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同时,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物理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参与机会,其仅凭实验观察
        获取到的学习体会有限,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过于偏重知识讲解
        部分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过于偏重知识讲解环节,并未从实验自身角度出发,启示学生思考实验蕴含的物理研究思路,导致其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无法透过各实验步骤表象,探究实验本质,使得实验课教学停留在知识表层,无法延伸至物理核心素养维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课教学发展途径
        (一)丰富实验学习情境
        处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因此其培养其核心素养工作应侧重通过为学生给予一定教学启示,引导其调动已有的物理学习认知结构,借助实验学习内容整合新的物理知识信息,进而建立进阶物理观念[1]。例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课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在完善物理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思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为学生展示中生活中的汽车直线加速运动过程,建立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加速运动建立基本印象,进而建立问题情境“小车在牵引重物的情况下,其速度随时间增加而产生怎样的变化?”,令学生在问题情境引导下,结合之前的观察内容与物理学习经验,针对问题提出猜想“在牵引重物的情况下,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加而递增”,进而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令学生借助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以及电源等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猜想内容。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形式相比,基于多元化物理学习情境的实验教学形式,可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使其在实验前首先对直线加速运动过程建立相应物理观念,进而由自主猜想延伸物理思维,对受重物牵引的小车运动过程进行实验验证,并借助图像法分析其内在规律,建立完整的科学思维框架,综合强化自身核心素养。


        (二)引入项目学习模式
        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并培养其实验探究精神,教师可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模式,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实验学习发展环境[2]。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各个项目学习小组,并以课题为项目主题,要求其通过自主提出实验预想、设计项目实验方案、推导总结实验结论。形成实验学习报告,以此完成实验教学中的项目探究任务。相较于传统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由教师直接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被动观察的形式,引入项目学习模式无疑解放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发展空间,令其项目主题引导下,自发建立猜想与假设,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长木板、重物、打点计时器、小车等)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操作验证,获取足够的数据信息,进而推导出相应结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并通过阐述本组实验报告内容,完成解释交流,构建完整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过程。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不仅将学生置于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实验探究兴趣,还促使学生以项目实验学习探究框架,自发对该实验探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思维分享交流与借鉴反思,在强化自身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借助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与实验验证,强化科学推理论证与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能力,综合提升自身物理核心素养水准。
        (三)模拟社会实践
        现代高中物理教学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思维审视生活中的问题与事例,使能够在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具体问题之余,也能切实提升自身物理认知水平,为此,教师可通过在实验课教学中模拟生活中的问题,将其与实验内容相结合,以此帮助学生延伸物理思维,并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3]。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蹦极运动、摆球、射箭等物理运动过程,令学生将自身物理思维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当中,并通过侧重分析蹦极运动中的人身安全,引出对社会环境的科学态度,令其在正式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对其建立一定的科学探究责任感,进而借助实验探究过程将其具现化,即参照蹦极运动过程,利用重物自由下落的现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明确基本实验探究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上述教学工作内容,令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并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针对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进一步强化其相关物理核心素养。同时,借助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该实验设计的优化可能性,促使其在多次回顾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探究本质,令其脱离基础知识学习层次,以科学角度审视整体实验内容,提升自身物理学习认知的同时,也便于其结合之前的科学思想延伸内容,建立正确的实验探究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抓住学生对实验内容印象较深的教学时机,借助信息技术对之前展示的社会现象进行模拟,令学生借助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教师提供的模拟对象在蹦极运动过程中各个点的瞬时速度、人的质量、下落高度等数据信息,以及蹦极器材(绳索等)承载系数,以此判断该模拟对象在信息技术模拟中的蹦极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借助该实验教学机制,教师不仅可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实验蕴含的科学本质,还可以通过令其运用实验探究结论分析解决模拟的社会问题,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脱离物理课堂环境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自发应用物理思维审视问题,或合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在强化其核心素养的同时,深化了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的驱动下,为构建贴合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针对实验课教学,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首要教学优化内容,并通过丰富实验学习情境、引入项目学习模式、模拟社会实践,为学生创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化物理实验学习环境,为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青.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60.

[2]雍志元.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73.

[3]汪康.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