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的建设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李宝
[导读] 在当前“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应该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
        李宝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在当前“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应该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不过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并不理想,大部分高校身体素质比较弱,而且学生普遍都缺少运动兴趣,没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高校体育建设存在较多的不足,最终导致体育深度素养不足,从而暴露出较多的问题。通过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的关系明确当前体育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体育后期发展的结论,以此确立课程的教育体系和功能,明确当前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本文围绕当前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建设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强国;主体地位

        引言:近几年的发展背景下,相应的体育学者在不断探索“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与其本质,而且将相应的理论内容落实到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这样的情况下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对未来体育事业提供了新的观点。学校体育作为当前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平台,能够加强经济体育的整体训练,充分发挥我国体育事业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鼓舞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高校体育建设在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作用
        体育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一直位于比较高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是体育事业需要抓住的重点内容,是当前加强国家建设的基础。当前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它形成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体育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健全,体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学生而言,学校体育工作成效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素质,科学的体育教育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相对比较重要。首先,对于当前经济体育而言,学校是当前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素质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一部分,而经济体育通过竞争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素质,加强他们的体能提升,让他们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方面的改革不断加深,传统体育体系融入了竞技之中革新了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还扩展了人才培养的路径,为我国经济体育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国大力提倡全面体育,为了尽快的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应该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相比较学校体育而言,全民体育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将体育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对的对象为在校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将学校体育扩散至社会,由学生逐步扩散至全面,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最后,学校体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与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还能将体育文化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体育中不断展开实践,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加强自身体育文化加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困境与问题
(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渐下降映射出学校体育发展的困惑
        关于我国的大学学生整体健康水平调查发现,41.33%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38.67%的大学生认为属于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1,33%的大学生经常处于生病的状态,18.67%大学生处于偶尔生病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大多健康水平还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多个方面的体质监测可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超出正常体重,存在较为严重的肥胖的现象。而且许多学生的视力十分不理想,近视问题也越来越重。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比较弱,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体重差异也比较大,他们的运动能力差异非常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情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相对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运动量不足,高校体育活动开展质量影响大嘘声的身体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地,利用体育进行教导,从而改善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成长。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相对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出现较多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底下。
(二)大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存在问题
        受教育教学纲要影响,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定期安排体育课程,还要丰富当前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要加强相关内容体育的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学生受到良好校园七分味的影响,从而能够激起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始终处于体育运动的习性。随着当前学生走出校门,这种运动习惯会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导致体育运动的人口随着数量不断减少,而且体育教学质量也在日渐下降。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大多人受到生活和其他方面因素影响,他们没有过多的实践融入体育锻炼,这也是当前人们减少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这样能够减少形成认知误区的不良习惯。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安排可以根据当前学生的需求做好改善,从而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运动气氛,调动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强制的体育活动安排会致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被动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够维持运动的实践比较有限,大部分学生如果脱离了学校的监管,他们会对参加体育活动行程烦感心理,从而将已经形成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抛弃。
(三)学校体育与职业体育差距悬殊
        在传统观念中学校体育仅仅是为学生开设一门课程,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归属教育的范围内,与职业体育区别看待,而且普遍情况下二者之间没有过多的交际。在国家日益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平稳发展,为我国商业体育发展带来了较好的契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使得商业体育在大众心中受到较好的重视。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商业体育在我国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学者对于学校体育与职业体育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曾有专家在研究中提出针对当前一个国家而言,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其职业体育的发展情况,高校体育建设离不开职业体育的影响,想要加强我国体育的整体发展,应该加强职业的体育的建设,职业体育人才来自学校的培养,学校作为当前专业人才的培养阵地,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学校体育发展对职业体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社会对于学校体育和职业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而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体育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没能将课程目标和社会人才培养进行紧密连接,以此很难体现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难度,从而造成人才培养与职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
(四)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在教育层面的错位与对立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在体育教育中是被教育的对象,其在体育活动中位于主体地位,在某种情况下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完全的体现。学校体育应该根据实质情况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自动融入体育学习之中,但是从当前宏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这种精神,从而是他们比较懒散、随意,将体育活动视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将在校期间与不在校期间进行对比,在校的情况下会有75%的学生愿意融入体育锻炼之中,而在非在校的情况下仅有15%的学生愿意融入体育之中。


三、体育强国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的有效方法
(一)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
        针对于当前高校发展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应该形成一定的关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当前学校准确确定办学定位的重要依据。在社会发展不同的阶段,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有所不同,学校会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调节自身的定位。根据体育院校来讲其办学模式以示范类体育为相应的参照,紧密结合高校办学特征,从而忽略了体育院校的专业性,这也使得体育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出现一定的排查。在当前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应该明确体育建设是多年以来的主要核心,在办学方面应该加强其实践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展开调整,将时代的特征融入体育教育之中。同时还要根据院校自身的情况作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社会各方面结构的改善,以此重新定位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当前体育人才目标加以改善和调整,从而制定相应的招生策略,培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各方面,并为他们做好相应的指导。
(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整合
        在我国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都被保留下来,随着当前社会整体发展,院校改革不断深入,其独立机制以及单科的性质受到当前众多校园的认可。当前综合型校园的建设不断增多,体育院校想要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保留住自身的学科特色,同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应该坚持遵循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积极的展开探索并加强高校自身的独立性和综合型的整合,这样能够加强其内容的整合。高校体育不仅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还要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科研研究,通过多个方面加强其内容的整合,从而实现高效教育的不断整合,这样能够符合当前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应该重视当前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完善体育的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体育教师全面教导给学生,加强学生对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加强他们的体能训练,重视学生身体的技能水平提升。同时,加强体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思路。
(三)注重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建设内容
        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建设的基础,体育场馆是体育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应重视体育场馆的选择和规划。体育场馆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内部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尽可能去不断展开探索,寻找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从而为我国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应该坚持实用的原则,尽量避免过度装饰和过度追求造成经济浪费。此外,相关部门在观测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围绕真实情况展开,必要时可以将学校体育场馆与大众体育场馆进行结合,这样能够加强体育场馆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完善当前高校体育设施,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高校体育社团兴致的准实体化与运作的准市场化探讨
        高校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高校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道德、精神、学术以及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也使得当前高校应该给予重视,学校方面应该充分体现出社会对高校体育体系改革的要求。高校在获取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全力交给学生。这种全力的回归除了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方面的问题与决策歪,还应该体现学校组织实体性、独立性以及主体性。高校体育社团以体育的独特性之和广泛作用作为基础,配合社会社团组织的独立与自主,在西方国家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壮大自身的整体发展,这也是我国高校社团改革的良好的参照。
        当前国外一些高校体育开展的比较理想,特别是美国高校,体育产业是美国高校主要财源,美国大学体育之所以如此繁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他们完美的利用市场运作作为机制加强大学体育的发展与创造,从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专业化的人员体系为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因为学校对体育组织大量的财力支持和优化保障,从而使得高效体育不断提升。高效体育社团的实体化改革相对比较狭窄,而且涉及的关系比较简单,其阻力相对比较小,改革的推行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在当前一些传统的赛事的支持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进一步发展。例如高校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以及排球联赛,这些赛事的参加队伍一般都是由高校体育社团形成的,这样能够为高校体育社团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物质保障,从而将成熟的社团体系推进整体发展之中。
(五)提升高校体育师资整体实力,加强群众体育教育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之中,应该重视教师的地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让教师带有更高的热情和主动性融入教学之中。在当前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越来越重要,师资队伍水平会对教育学生的水平形成较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师资整体水平。首先,相关部门应该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做好相应的工作,同时还要安排与部署各高校做好对体育教师团队的引导和培训工作。其次,高校应该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对体育教师的肯定,让体育教师更加热爱自身的工作。最后,高校方面一定要做好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工作,充分利用当前的高校教师资源,通过有效的方法做好引导,从而加强对教师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的教育理念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方面的建设,根据当前的实质情况做好各方面的整合,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比较关键,应该结合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多个方面进行整合,以此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加强高校的体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桦,仇军,陈琦,孙晋海,方千华,韩春利,周良君,王雷,钟建伟. 新时代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国家“十四五”体育学发展规划调研分析[J]. 体育科学,2020,40(08):3-26.
[2]金正程.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探讨——评《体育保健学》[J]. 中国食用菌,2020,39(09):273.
[3]贾新建. 体育强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服务农村体育模式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17,24(01):96-98.
[4]明大阳. 文化强国视野下解读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64-166.
[5]程序,程成. 高校优势资源服务体育强国战略的价值和应然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20(01):100-104+110.
[6]连洪业,彭迪,曲科宇. 茶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思路探讨[J]. 福建茶叶,2018,40(12):333.
[7]谢纪军.体育文化传承、精神理念启迪: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作——评《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20(08):97.
[8]朱亚伟.大学生体育消费与高校体育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04):64-68.
[9]徐秋香.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250-251.

作者简介 :姓名 李宝  1984-04    性别 男  籍贯 吉林长春 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篮球 邮编 677000
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