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6期   作者:刘平
[导读] 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日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刘平
        钦南区沙埠镇中心小学  535000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日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引导学生三观确立的关键。小学生对于事物没有太大认知,在思想道德判断方面比较差,这时候就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将研究新时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小学生做好德育引导工作,从小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途径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政治思想,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完成五育并行、德育为先的历史使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践行者[1]。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1.德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1.1忽略德育的主体
        不管是什么教育,小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教育工作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往往都以自己想法制定德育教育主题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种以教师为自我的德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心理特征表达,导致德育工作过于冷硬、枯燥。
        1.2不够重视德育工作
        随着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学校也希望学生能够取得优秀成绩。因此,很多家长和学校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举个例子,如果班级中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生争执,很多教师和家长一开始就将犯错的名头放在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这样惯性思维和习惯,会让学生认为德育不重要,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孩子,不利于德育工作开展。
        1.3德育形式过于单一化
        目前的德育教育比较形式化,很多教师将德育教育全部放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2]。而且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灌输式教学,根本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掌握,教学内容也完全以教材为主。在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调的情况下开展的德育教育难以形成良好的效果。
2.新时期提高德育的有效途径
        2.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并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小学生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强硬的或批评的教育方式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必须结合学生个性特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给学生正确德育影响。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布置良好班级环境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在教室内种植绿色植物,可以潜移默化的调节学生情绪。另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个性教学。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交流。比如,如果班上某个脾气暴躁的学生常常与其他同学起冲突,这时候教师要详细了解原因后在进行教育,决不能直接将过错放在脾气暴躁学生身上。

在了解实际原因后,找出触发矛盾的点,然后再对两位同学进行教育,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秉持公平、公正态度,做到一视同仁、惩罚有度,才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2班主任要提高德育意识
        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人员,也是与学生沟通交流最多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远高于其他教师。因此,班主任要既要组织好班级的日常管理活动,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展示更加美好的一面,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学习、生活。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总是给学生呈现美好的一面,相信学生也会从中学习到更多。同时,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不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然后结合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人和事,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位置,可以提升学生对班主任的喜爱和敬爱,学生也会更喜欢班主任传授的内容。
2.3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逐渐积累才能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为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知行统一[3]。首先,需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要想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就必须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构建民主型管理制度,通过让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对各种制度的认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形成良好言行习惯。然后,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逐渐可逆期,是很难直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这时候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自己将其实践的,还需要班主任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和带动学生。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公益性活动,如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打扫学校周边卫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或者开展实践主题班会,通过举例子、学生讲述自己经历事件、名人事例、教师事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良好品德。另外,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班主任也要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在学生享受多元化教育时,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做到文明上网,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最后,需要强化情感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积郁在心,进而可能引发负面想法或过激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感情,进而为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新时期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因此,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小学班主任要承担好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树立积极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祥.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8(25):176-177.
        [2]陈霭琴.如何做一个让学生敬佩的班主任——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浅谈[J].新课程(上旬),2017(09):225.
        [3]刘娜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185.
        作者简介:刘平,女,钦南区,汉族,1978.09钦南区沙埠镇中心小学,中学一级(初中资格证),本科,语文+班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